相對于高層換帥這枚“重磅炸彈”的分量,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似乎顯得非常簡短,20多分鐘就結束了。
而事件的主角張海與新接任者祝維沙、魏小軍均未到場,主席臺上僅有健力寶集團公司執行總裁江達明、佛山市三水區區長助理周永基以及主持人三人。
健力寶換帥,張海依然控
股健力寶
新掌門祝維沙曾是財經界風云人物
健力寶集團公司執行總裁江達明宣讀了董事會的決議,稱張海不再擔任董事長和總裁職務,“這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變動”,并稱張海在任期間,使健力寶走出了市場和生產雙低迷的局面,“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據悉,49歲的祝維沙現任裕興控股集團董事長。對于這位并無飲料業背景的新掌門人,江達明表示,董事會之所以作出這一選擇,是看中祝維沙是長期在實業界經營的資深人士。作為經濟界的風云人物,祝維沙的裕興科技成功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成為內地第一家香港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同時祝維沙在企業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實業界有長期摸爬滾打的資深背景。
張海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按照健力寶公司章程規定,由控股方健力寶健康產業公司指派裕興集團副總裁魏小軍出任董事長。而外資股東CASA亞洲有限公司派出總裁,祝維沙正是CASA方派入健力寶的人選。
實際上,祝維沙2001年舉牌方正曾引發股市的震動,而其在資本市場與張海有著密切合作。
在健力寶大股東健康產業的控股公司正天科技中,祝維沙和張海分別持有28%和40%的股權。因此,證券界將祝維沙與張海一樣看作資本高手,兩大高手在健力寶的一進一退,證券界指出,意在為健力寶上市作全力沖刺。
舊掌門張海依然控股健力寶
江達明向與會媒體宣布健力寶集團董事會的決定時表示,此次人事變動只涉及董事長和總裁兩個職位,不會影響到中層的人事變化,同時不涉及股權變化,張海仍會持原有股份。
同時,根據健力寶集團的股權架構,其三大股東中,大股東健力寶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8.3%(張海在該公司直接及間接持股46%);CASA亞洲有限公司持股健力寶32.8%,張海正是CASA的四個董事之一。
投資傾斜飲料主業
對于今后健力寶發展方向,健力寶集團公司執行總裁江達明透露,將投入更多資源用于飲料主業的發展,著力發展運動飲料、休閑飲料、茶飲料及其他健康飲品。
張海在攜10億元重金殺入飲料實業領域后,便大刀闊斧地開展了其擴張攻勢。先是從2002年3月份開始組織新產品研發,到6月份就推出了近30個產品一齊上市,業界認為堪稱神速。
張海在擔任健力寶總裁期間,健力寶的品牌價值由鼎盛時期的60億元升到了102億元,在今年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及世界經濟論壇(WEF)聯合舉辦的2004“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評選中,憑這一數字名列本土軟飲料品牌第一。
張海還將觸角更多地伸向產業鏈的延伸以及資本領域。2002年11月在河南收購寶豐酒業,除了與華意壓縮的收購還在洽談外,還與西北化工簽訂了股權轉讓意向,以1.005億元的價格成為西北化工大股東。不過,江達明昨天表示,這些項目僅僅只是意向,健力寶簽訂意向的項目還有很多,今后投資將圍繞與飲料主業關聯度較高的領域進行。
做企業需要實業家
在經歷了兩年零8個月的考量后,健力寶終于更換主帥。在昨天健力寶發表的聲明中,從頭到尾都傳遞一種信息:要正本清源,壯大飲料主業,今后投資將圍繞與主業關聯度較高的領域進行,新一屆董事會要重新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鞏固和擴大市場占有率。
應該說,張海入主后,健力寶走出了市場和生產雙低迷的困境,生產規模和銷售業績重上歷史高峰。但客觀講,盡管先后有第5季、爆果汽等品牌橫空出世,研發新產品的力度非常大,產品包裝非常成功,但銷售渠道下苦功不夠,地面鋪貨速度一度跟不上空中廣告轟炸的步伐,未能給市場和競爭對手持續的壓迫感,失去了迅速壯大主業和進一步擴大市場優勢的良機。與此同時,飲料業同行卻不斷進逼,無論軟飲料的娃哈哈,茶飲料的康師傅和統一,還是碳酸飲料的“兩樂”,都開始進攻健力寶賴以成名的優勢領域———功能飲料。
張海在飲料行業的表現,與他在資本市場翻云覆雨,在足球界叱咤風云的風光相比,顯然黯淡不少。在健力寶俱樂部,他身影頻現,卻少有財經記者能接觸到張海本人;在資本市場,他從入主健力寶后的一度沉寂到后期的再度活躍,頻頻重操舊業,張海“資本”家的本色勝于實業家的表現。應該說,他更感興趣的舞臺是在資本市場,而不是成天埋首于企業的生產、銷售、管理等繁瑣環節。說到底,他更適合當一名“資本”家,而不是實業家。
然而,張海的這些長處,卻不是改制后的健力寶所最需要的,健力寶需要實業家。企業就是實業,實業家就是實干家,做實業需要腳踏實地的實干甚至苦干,企業家需要實績來證明他的價值,如果實績不理想,那么,換人成為必然。(本報記者關雅文)
專訪張海
作為此次健力寶高層變動事件的焦點,張海(見下圖)以令人始料不及的速度從前臺退到幕后,為何不擔任董事長和總裁?他將去向何處?作為健力寶集團的實際控股人,張海及其團隊讓健力寶上市的計劃會否隨著此次高管變動出現變故?帶著種種疑問,本報記者昨天獨家專訪了身在深圳的張海。
張海強調:今后重點資本運作
“團隊打造好了該我換位了”
記者:作為新舊兩任董事長,為何今天您與祝總都沒有在發布會上露面?
張海:(笑)這樣的場合,不適合我出來。我已經(在健力寶)當了這么長時間的董事長了,已經在健力寶內部形成了比較穩定的中層骨干管理隊伍,而且經營隊伍也已經穩定,因此也該換換位置了。
記者:這是否意味著你將不再理會健力寶事務?
張海:我依然是健力寶集團董事啊,實際上這是貫徹投資者與經營者分離的原則,作為投資者,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打造好經營團隊,將管理工作交由職業經理人去做。
記者:怎么評價你執掌健力寶兩年零八個月的管理生涯?
張海: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健力寶)改制后,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本和物力資本。作為1974年生的20世紀70年代人,我對民族品牌是有很強的自豪感的,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將它推向更高峰。
記者:此次健力寶借高管更迭之際申明壯大主業,是否意味著你們將進行戰略收縮?
張海:健力寶就是做飲料的,投入更多的資源在飲料主業的發展,這是我們的基本定位,至于其他,會一步步去穩步拓展。
“我的事情還有很多”
記者:作為投資者,你是否會重操舊業?
張海:我的事情還很多,尤其是在投資方面,我們整個團隊認為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記者:但你在成功進入健力寶后似乎潛心于實業,現在又開始對資本“技癢”了,難免不讓外界又起猜測,張海又開始玩起資本了?
張海:當年資本市場最低潮來臨時,我們找到了最好的做實業方式,那就是投資健力寶。現在整個經濟環境比較好,資本市場也值得我們去投資,我們團隊對未來充滿信心。
希望上市融資10億元以上
記者:健力寶上市進展如何?
張海:健力寶一直在尋找IPO(新股發行上市)或者海外上市,當然借殼上市也可以考慮,目前幾種方式都在我們的考慮之內。
記者:按你們團隊在資本市場的運作能力,上市不會很困難,為什么上市進展不大?
張海:(笑)呵呵,我們是要尋找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時間上市。我們還要看看具體的經營情況,健力寶改制后,業績逐年增長,按去年(2003年)28億元(銷售額)算,我們上市融資應該在10億元以上。但是如果按照明年的銷售額算,我們的融資額會更多。
記者:你覺得自己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資本后,與以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張海:作為投資者,整天都與飲料生產、銷售、管理打交道,我覺得讓職業經理人來專職管理更好,今后我和我的團隊將會瞄準更多的資本市場項目,健力寶是我事業的里程碑,今后我的視野會更闊。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