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近來國際原油價格連創新高,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慣用的增產措施也不見效。18日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貨的原油期貨價格已突破每桶47美元,達到47.27美元。國際媒體紛紛熱評這一關乎世界經濟發展的緊張態勢,但無人預測油價的“摩天大樓”能在何時封頂。
英國著名的《經濟
學家》雜志最新一期發表專欄文章認為,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的國內局勢給石油市場帶來的問題,說明中東產油國在控制油價穩定方面已沒有絕對影響力了。油價的迅猛上漲與近幾個月發展中國家出人意料的能源需求增加有關。此外,供應緊張折射出更深層次的矛盾,即石油生產領域投資不足造成了生產不能適應需求的增長。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文章說,1998年國際市場油價跌至每桶約9美元后,歐佩克的價格調節機制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目前這一機制的效果已不太明顯。除了伊拉克沒能如人所料在戰爭之后恢復正常石油出口,從而加劇了國際油市的動蕩外,俄羅斯、委內瑞拉以及非洲最大產油國尼日利亞等世界主要產油國均面臨國內棘手的形勢,也是造成油價飆升的重要原因。
《洛杉磯時報》文章指出,高油價是至少10年積累下的問題,因而不是10天或10周就能夠解決的。全球目前可調動的生產潛力大多集中在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沙特阿拉伯,但沙特目前已經盡其所能。如果全球原油需求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長,那么近期內油價則不可能下降。這或許就是近來任憑沙特一再呼吁平抑市場,油價卻仍繼續上升的原因。
特約編輯:舒薇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