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徐家東山的福寧園,背依群山,青嵐疊翠,人文景觀,點綴其中。置身其中,入眼的是噴泉、池塘、長廊,如同一個巧奪天工、獨巨匠心的山頭公園。而曾幾何時,這里卻是荒草雜蕪的公墓。近年來,在市民政局天苑民益事業開發中心的建設下,這座昔日的荒山向世人展現的是一座寧靜美麗的園林公墓。&
nbsp; 8月3日,國家民政部領導在視察福寧園后,對福寧園建設成為融園林、人文景觀和殯葬為一體的紀念性園林公墓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揚,并為福寧園題字“建設現代化生態園林型福寧園公墓”,勉勵福寧園繼續走建設園林公墓的道路。 青島福寧園的前身是原青島市第五公墓,占地34.6畝,坐落于市區內福州北路中段的徐家東山。1999年初,為適應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市民政局向市政府和省民政廳提出了將第五公墓改造為園林式公墓的方案,經省民政廳以及市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后,于2001年2月份正式開工改造建設。
三年來,這里基本上實現了“綠色、環保、生態型”的發展目標,初步形成了融園林、人文景觀和殯葬為一體的紀念性園林公墓。省民政廳于2002年11月在福寧園召開現場會,稱福寧園為山東省公墓建設樣板模式。
在公墓的改造建設上,福寧園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要求”的原則,整個改造工程共計平整場地完成土石方2萬余立方米,修建擋土、護墻1000余米,建設上、下水管道1300米,建成環山主干道460米,園區內二級路面800平方米,東區護墻110米。園內載植各類植物達100余個品種,共計2萬余棵(株)。園區綠化覆蓋率達96%,綠化面積占可綠化面積的100%。組成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四季常青,各色時令花卉爭奇斗艷的特色園林式文化墓園。
在殯葬形式的改革中,福寧園以創建現代文明祭奠方式為目標,積極探索并創建了現代化的“綠色、環保、生態型”的墓區和無墓碑、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新的殯葬模式。在殯葬方式上,注重了園林化建設,實施了樹葬、花葬、草坪葬、盆景葬等多種殯葬方式,傳統的墓碑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形態各異的自然石體,并成為與福位的綠樹、鮮花、草坪融為一體的、渾然天成的標志物。整個園區摒棄并杜絕了燒香、燒紙等傳統陋習,使園區的藝術品位和文化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在公墓的管理和服務上,于2002年在全省同行業中率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各項管理和服務均以標準化、制度化規范運作。始終把客戶的需求和滿意作為不懈的追求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園區還實施了全方位電子監控,開辟了電話委托、網上祭奠等現代化祭奠方式。在推行現代文明殯葬模式的同時,福寧園主動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增磚添瓦。今年4月與青島紅十字會合作,在福寧園無償劃出1500平方米的綠地,建立了“青島市志愿捐獻遺體者奉獻林”。(張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