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歷史問題再次在韓國朝野掀起了軒然大波。
起因是韓國執政黨決定要成立一個“真相查明委員會”,并在9月23日正式實行《日帝強占時期親日反民族行為調查特別法》,就日本統治時期韓國人的親日反民族行為進行調查。
另外,還規定在結束
親日反民族行為史料編輯工作之后,對那些提供關鍵性情報或證據、資料的人員,在預算范圍內進行獎勵。根據該法,日偽高官、“創氏改名”發起人、神社建造委員、帶頭歪曲朝鮮歷史的人、通過媒體與日軍侵略戰爭進行合作者都將被列入到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行列。
這一系列驚人舉措一經宣布,立刻讓韓國朝野都卷入了歷史問題大漩渦。
總統盧武鉉和執政黨都極力主張這一調查的必要性。他們強調,過去的真相調查往往因國家機構的隱匿和不合作態度屢屢中斷,所以韓國還沒有36年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政府方面的歷史記錄。
而在韓國政界,卻有許多人質疑和反對這些措施的實行,特別是最大的反對黨大國家黨。后者認為,執政黨調查歷史的目的是將該黨代表樸槿惠拉下臺,因為樸槿惠的父親、韓國前總統樸正熙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入日本軍官學校學習,后在侵略中國東北的日軍中充當連級軍官,因此,他必將成為親日調查的對象。由此,反對黨便認為執政黨的一系列調查歷史的舉措是政治利用。
而富有戲劇性的進展是,正當執政黨高喊著清理親日等歷史問題時,它的兩員大將竟首先成了犧牲品。其一,沖鋒陷陣在調查最前線的執政黨議長辛基南被曝光隱瞞了自己父親的親日經歷。據韓國雜志《新東亞》披露,辛基南的親生父親曾當過日本軍憲兵,相關證據也不斷出現。辛基南一開始是極力遮掩,說其父“畢業于師范大學,曾任教師,光復后加入了警察隊伍”。他不但隱瞞了其父當過日軍憲兵的經歷,還強調其父很有“愛國心”。在輿論和反對黨的重壓下,8月19日,辛基南被迫揮淚辭去了黨內職務。
其二,8月24日,另一執政黨議員、國會文化觀光委員會委員長李美卿也承認,其父在日本占領朝鮮半島期間也曾為日本憲兵隊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辛基南辭職的同一天,被認為是“攻擊目標”的樸槿惠表明可以有條件地接受該項提議。但樸槿惠也是有附加條件的,她說,既然要調查歷史,就應把親北朝鮮、“5·16”軍事政變功過等問題都列入調查對象,并應委托與政界沒有直接關系的學者等專家進行調查。
不少人認為,樸槿惠表明有條件接受執政黨的提案,只是針對執政黨攻勢采取的政治應對措施。她依然認為,執政黨發起的真相查明攻勢是針對自己和為經濟產業化做出貢獻的勢力。
韓國朝野雙方就追究歷史問題爭論不休時,韓國社會輿論研究所7月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曾經有61.4%的被調查者對澄清親日真相等問題表態,認為這是為了糾正錯誤的歷史,應該繼續下去,而有33.7%的人認為“這是動搖國家認同的危險嘗試,應該中斷”。而這些天,隨著執政黨和反對黨的政治對立愈演愈烈,韓國社會也開始擔心,這場歷史問題爭議有可能超過政界范圍,像野火一樣擴散到整個韓國社會。
韓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朝鮮日報》發表社論說:執政黨調查歷史問題真相的目的是,挖掘出歷屆右派政府的弱點,而在野黨的目的是把執權勢力基礎的左派罪證一并曝光。而《東亞日報》的社論則質問:執政黨進一步加強查明過去的歷史,不知道到底想做什么?如果追查日本帝國主義、分裂、戰爭、獨裁等所有令人心痛的歷史,有可能使整個國家陷入反目和矛盾的巨大旋渦之中。而且有可能使韓國回到半個世紀前,引發不是時候的理念戰爭。
這場爭論還在繼續。問題是,韓國是否能在近期內擺脫歷史問題的困擾呢?
目前看來形勢不容樂觀,隨著執政黨和反對黨圍繞真相查明范圍的爭論的不斷擴散,雙方協商是否成功將變得很不明朗。來源:新民周刊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