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專業化趨勢明顯,單個規模擴大,攤位密集度減少......3000多個市場成交額以年均10.2%的速度遞增。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負責人說,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億元商品交易市場的“規范化管理經營”“以一種主業為主形成市場集群”兩大特點日益凸顯,但由于在發展中受到連鎖經營和專業專
賣店的沖擊和擠壓將越來越激烈,某些類別的市場存在衰敗和消亡的危險。
2003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大排名
商品交易市場作為流通體系的一部分,不僅需要有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零售市場,還需要一個溝通內外、連接東西、四通八達的現代批發體系和分銷通路。代理制、拍賣、網上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已在部分市場試行,一些市場還開始了“農改超”的試點,向生產、加工、配送、連鎖超市、進出口貿易等多元化經營以及橫向兼并擴張聯合,同時市場內水電、道路、倉儲、運輸、加工、包裝、治安、消防、衛生、檢測、結算、信息和生活服務等設施不斷完善,商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布、資金結算和綜合服務等功能日益增強。
2003年3265個億元市場中,有封閉市場2298個,占億元市場的70%以上,半封閉市場有451個,占13.8%,露天市場僅有516個,占15.8%,露天市場中有一半是農產品市場。近年來在城市中對市場的整頓進一步加強,普遍消除了馬路市場,在農村也逐步實行固定交易場所,增修廳棚設施,市場逐步規范化。
市場發展特點
市場總量基本穩定,專業化發展趨勢明顯,單個規模擴大
2003年末,全國年成交額億元及以上的市場有3265個,比2002年增加了7個。其中綜合市場有1591個,比2002年減少58個;專業市場有1664個,比2002年增加68個;家具市場、小商品市場、機動車市場、建材市場和農產品專業市場等市場數量逐年增加,且增幅明顯。
2003年以批發經營為主的交易市場有1759個,比上年增加了25個,零售經營為主的交易市場有1506個,比上年減少了18個。其中農產品專業市場、紡織服裝鞋帽市場和機動車市場更趨向于以批發經營為主,其批發市場數分別為340個、192個和54個,比上年增加了26個、10個和8個。家具市場、小商品市場更趨向于以零售經營為主,其零售市場數分別為43個、22個,比上年增加了13個和8個。而建材裝飾材料市場、其他專業市場(包括通訊器材類、花卉類、集郵類等)則是批發與零售市場都占有較大的份額,2003年建材裝飾材料批發市場有136個,比上年增加15個,零售市場77個,比上年增加7個;其他專業批發市場有177個,比上年增加13個,零售市場54個,比上年增加8個。一些生產資料市場漸趨萎縮,如金屬材料市場、煤炭市場、木材市場、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等市場數量分別減少了1個、2個、4個和5個。
2003年10億元以上超大型市場數量達436個,比2002年增加了21個;比2001年增加了92個。10億元以上市場的成交額達14024.5億元,占億元市場的65.2%,比2002年增長了10.9%,比2001年增長了34%。
從單個億元市場的規模看,排在第一位的市場成交額由2001年的207億元,2002年的250億元,到2003年363.5億元。
攤位密集度減少,攤位規模擴大
億元市場攤位數由2001年的220萬個、
2002年的219萬個,降至2003年的214.9萬個。2003年億元市場中的攤位數比2002年減少了4萬多個,是近年來減幅最大的。但是億元市場的整體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市場平均營業面積比上年增長了6.3%,市場中攤位密集度減少,攤位平均規模擴大,攤位平均營業面積比上年增長了8.6%,攤位平均成交額也比上年增長了10.5%。
專業市場成交額比重上升,綜合市場成交額比重下降
億元市場成交額由2001年的17719.1億元,2002年的19840億元,到2003年的21514.5億元,以年平均10.2%的速度遞增。其中綜合市場成交額由2002年的7909.7億元至2003年的8069.4億元,雖然逐年遞增,但比重卻由2002年的39.9%降至2003年的37.5%;而專業市場成交額由2002年的11877.5億元至2003年的13399.4億元,比重由2002年的59.9%增至2003年的62.3%。
2003年綜合市場中除農產品綜合市場成交額比上年增長了9.7%外,工業品綜合市場和其他綜合市場成交額分別比上年下降了2.3%和1.4%;專業市場中機動車市場、金屬材料市場、建材裝飾材料市場、干鮮果品市場、肉食禽蛋市場、土畜產品市場等成交額分別增長了17.5%、33.2%、14.4%、26.2%、28.5%和24.2%。
億元市場地區分布平穩中略有變化
2003年全國擁有億元市場超過百家的地區依次是浙江、江蘇、山東、廣東、河北、遼寧、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和福建。浙江億元市場數超過了江蘇,成為擁有億元市場最多的地區,福建的億元市場數首次達到百家。浙江、江蘇、山東、廣東、河北和遼寧六地區的億元市場數已占全國億元市場數的近60%,比2002年增加了0.2個百分點;這六地區億元市場成交額占全國億元市場成交額的比重由2002年的64.6%增至2003年65.2%。
2003年東部地區的億元市場基本呈波動上升態勢,如北京、江蘇、浙江、廣東等,而中部和西部的一些億元市場呈下降態勢,如河南、湖北、安徽、四川、貴州等地區的億元市場逐年下降。
2003年24個百億元以上的市場中,浙江有8個,江蘇有4個,上海、遼寧各有3個,廣東、河北各有2個,山東、江西各有1個。華東地區的百億元以上的市場占全國的66.7%,特別是長三角地區更為集中。
統計結果表明,在全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中的優秀者是:
工業品綜合市場2003年交易額排在百強前幾位的是:中國小商品城(義烏)、中國南三條小商品城、石家莊新華集貿中心市場等;
農副產品市場中交易額排在百強前幾位的是:深圳市布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北京市豐臺區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慶市觀音橋農貿市場、合肥周谷堆市場等;
紡織品服裝鞋帽市場中交易額排在前幾位的是:紹興中國輕紡城、吳江絲綢股份有限公司東方絲綢市場(江蘇)、海城市西柳服裝市場(遼寧)等;
食品飲料煙酒市場排在前幾位的是:浙江食品市場(杭州)、山西省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禹都市場、無錫食品商城、慈溪市周巷副食品市場等;
金屬材料市場中排在前幾位的是:上海物貿中心有色金屬交易市場、上海寶山鋼材交易中心、江蘇無錫生產資料交易市場等;
小商品市場中排在前幾位的是:中國小商品城(義烏)、大胡同小百貨批發商場(天津)、路橋小商品批發市場(浙江)等;
干鮮果品市場中排在前幾位的是:魏縣天仙果品批發交易市場(邯鄲)、哈爾濱哈達果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紹興大通集團公司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江蘇亞龍果品批發市場等;
糧油市場中排在前幾位的是:興化市糧食交易市場(江蘇)、中國(天津)糧油批發交易市場、中國慶云糧油交易市場(安徽)等。
市場排名:
最大的工業品綜合市場、小商品市場:中國小商品城(義烏)
市場規模:★★★★★
知名度:★★★★★
成交額:★★★★★
中國小商品城現有營業面積80余萬平方米,商位3.4萬個,經營34個行業、1502個大類、32萬種商品,經營人員8萬余人,日客流量20萬人,其中長期在義烏的境外商務機構200余家,常駐外商5000余人,商品出口1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中國小商品城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全國唯一的“重質量、守信用”市場稱號,2003年市場成交額達到248.27億元,其中外貿出口達50%強,成為我國小商品集散、信息、制造研發中心和最大的出口基地之一。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以市場國際化為中心的市場基礎設施現代化改造,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資產質量和贏利能力。
2001、2002、2003年,集團公司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5億、7.52億、11.27億元,年平均增長率72.5%;同期分別實現凈利潤3296.4萬元、4349.96萬元、6521.8萬元,年平均增長率40.94%。同時,2004年的凈利潤超過2003年的實績已成定局,可以相信,隨著我國入世和全球制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加速向我國轉移,中國小商品城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將會有更加出色的表演機會,也將為公司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最大的金屬材料市場:上海物貿中心有色金屬交易市場
市場規模:★★★★★
知名度:★★★★★
成交額:★★★★★
上海物貿中心有色金屬市場以363億元的成交金額榮列2003年度全國百強商品交易市場第一名和全國金屬材料市場第一名。這是物貿有色市場繼2002年后連續第二次榮列全國雙第一的稱譽。
物貿中心有色金屬交易市場原名商品交易市場,已連續多年在上海市有關權威機構的評審中,排名上海生產(生活)資料有形市場榜首。物貿中心有色金屬交易市場的功能是為業內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具體包括:現貨交易與代理、產品展示與推介、期貨代理、進出口代理、倉單質押、倉儲運輸、信息服務、銀行結算、產權交易、法律咨詢和工商注冊等。
最大的紡織品服裝鞋帽市場:紹興中國輕紡城
市場規模:★★★★★★
知名度:★★★★★
成交額:★★★★★
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為全國首家以大型專業市場為主體的股份制企業。I997年2月,公司被獲準上市,F總股本為3.71億股。公司自創建以來,累計投資2.6億元進行市場硬件設施的建設和“市場信息化以及劃行歸市”等方面的培育,有力地促進了市場交易的興旺,市場年成交額從1988年的0.76億元,躍升到2001年的207.46億元,居全國十大專業市場第一位。
目前中國輕紡城已形成了以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商行6400余家的東,西、北三大交易區為核心?偯娣e達40萬平方米的大型紡織品專業市場,經營面料1萬余種,日客流量10萬人次,成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多、成交額最高的輕紡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系“浙江省三星級文明規范市場”。1994年以來,公司先后被列為全國“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浙江省“五個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榮獲“紹興市五星級企業”、“浙江省四星級企業”等稱號。
最大的農副產品市場:深圳市布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
市場規模:★★★★★
知名度:★★★★★
成交額:★★★★★
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于1989年10月28日開業,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固定檔位1200多個,臨時攤檔2000多個,吸引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1000多家經銷商設點經營。每日入場交易的車輛5000多輛,交易高峰期2萬多輛,日入場交易人員3—5萬人次。
市場匯集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4000多種農產品,其中名、優、特、新產品400多個。所供應的蔬菜、水果、糧油、土特產品和飲料分別占深圳市居民消費量的85%、90%、40%、45%和50%以上。輻射面覆蓋了整個華南和港澳臺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并進軍歐美市場,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價格指導中心和轉口貿易基地,是集現貨交易、包裝加工、運輸倉儲、連鎖配送、電子商務于一體的批發市場。
開創了享譽全國的“企業辦市場、企業管市場、市場企業化”的“布吉模式”,為我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1996年起,先后被國內貿易部、農業部確認為“國家級中心批發市場”,“定點鮮活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被中央精神文明委評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被國家經貿委評為全國爭創“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市場和全國首批“三綠工程”試點單位;2001年成為全國首家通過IS09001:2000質量認證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最大的食品飲料煙酒市場:浙江食品市場(杭州)
市場規模:★★★★☆
知名度:★★★★
成交額:★★★★
自98年8月開業以來,通過“資源重組擴規模、市場文化促發展”等競爭策略,市場得到快速發展。營業面積由創業初期的4千平方米擴容到2萬平方米,分設南、北、西三個交易區域,擁有省、市級總經銷,總代理品牌300余只,商品銷售覆蓋全省、輻射華東,年交易額超30億元,已成為杭城乃至華東地區食品的重要集散地。
市場南區二、三樓分別開設了4000平方米的"海天漁都海鮮大酒樓"2000平方米的"園豐"招待所和1000多平方米的"金海灣娛樂城",從而使市場集營銷、餐飲、住宿、娛樂于一體,形成多功能服務與經營的市場形式。
最大的干鮮果品市場:魏縣天仙果品批發交易市場(邯鄲)
市場規模:★★★★☆
知名度:★★★★
成交額:★★★★
魏縣是河北省鴨梨主產區之一,是國家命名的"中國鴨梨之鄉"。鴨梨是魏縣的傳統優勢產業,栽植歷史悠久,栽植規模較大。魏縣天仙果品批發交易市場占地243畝,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總投資6600萬元。設計有綜合服務樓和信息結算中心,大型液晶顯示屏通過微機與國內各大市場聯網,及時為客戶提供全國各大市場和產地價格信息,實現網上銷售。市場設計有目前最先進的5000噸果品氣調保鮮庫,可滿足一年四季水果保鮮需求。
在市場完成后預計年交易量66萬噸,交易額7.4億元。該項目已列入了河北省1999-2005年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總體規劃,被省計委推薦為國家菜籃子工程項目。目前,果品市場一期工程已經竣工,完成投資2900萬元,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
最大的糧油市場:興化市糧食交易市場(江蘇)
市場規模:★★★★☆
知名度:★★★★
成交額:★★★★
興化市糧食交易市場創建于1991年,位于興化東部戴窯鎮,市場全長近30華里,現場內有日加工稻谷120噸的精制米廠近60家。經營品種主要以大米為主,雜糧為輔。正?堪洞700多條,卡車100余輛,平均日成交量1800多噸。
興化糧食交易市場2001年交易總量57.05萬噸,年交易總額9.77億元,年利潤總額964.5萬元,在全國百強糧油交易中名列第五名;2002年交易總量69.32萬噸,年交易總額13.03億元,年利潤總額1036.89萬元,在全國百強糧油交易中名列第四名。
同時本著做大做強市場的原則,積極開拓省外市場,產品暢銷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廣東、廣西、浙江、上海等十多個省市、40多個地區,江蘇興化糧食交易市場已名揚半個中國。2003年興化市糧食交易市場交易量達86萬噸、交易總額14.04億元,利稅總額1024萬元,企業在取得較好經營業績的同時,更顯示了較強的發展后勁與活力。
其他有影響力有大型工業品綜合市場:
中國南三條小商品城
南三條小商品城地處素有“路通九衢、燕晉咽喉”之稱的河北省會石家莊市中心,京廣鐵路縱貫南北,石德、石太鐵路橫穿東西,始終是南北方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聚集之地,是南貨北運的重要樞紐和橋梁,是發展大商貿和大商務的黃金板塊。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南三條小商品城已成為營業面積近40萬平方米,經營商戶1.2萬戶,從業人員3萬余人,日客流量25萬人次的國家級大型小商品批發市場。
市場擁有針織、百貨、食品、日化、五金、鞋類、箱包、玩具、工藝飾品、文化用品等十大行市,經營商品達20大類、76000多個花色品種。其商品輻射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及東歐、非洲、中亞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初步形成了“買賣天下、溝通南北”的商品集散格局,成為北方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曾兩次榮膺全國十大小商品市場稱號。其作為“南有義烏、北有三條”的小商品貿易基地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
石家莊新華集貿中心市場
新華集貿中心市場由19個分市場組成,占地面積27.64萬平方米,經營面積18萬平方米,經營攤位15000余個,有經營者30000余人。整個市場以服裝為主,還有布匹、電子、鞋帽、日用百貨、床上用品、音像制品、副食餐飲等八大行業,5000多個花色品種。被譽為全國最大的服裝集散地“中國服裝第一市”。它以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便利的經營條件吸引著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近600多個縣、市以及俄羅斯、中亞等國家和地區客商來市場交易,日客流量15—20萬人次。1991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全國十大市場之一,名列第四位,是河北省第一大市場。新華集貿中心市場連續多年來被評為“石家莊市文明市場”、“河北省文明市場”、“全國文明市場”。1996年商品成交額突破100億元,1998年商品成交額超過150億元,1999年商品成交額154億元。1999年,國家統計局、國家經貿委進行的建國50年來首次全國商品市場快速調查中,新華集貿市場的成交額列全國第一。2003年,位列全國工業品綜合市場的第三名。新華集貿中心市場的發展不僅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而且帶動了相關配套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金融、房地產、加工產業的發展,每年創造經濟效益15億元,社會效益3.5億元。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