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昨天,市工商局12315申訴舉報中心公布了8月的投訴熱點,產品質量低劣、美容師水平參差不齊、服務質量差等
問題使得美容成了上月新熱點。
市工商12315為此發出消費警示:1.在做美容特別是醫療美容時,選擇美容院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好選擇到信譽度高的美容院或大醫院接受服務。2.注意事先簽訂美容協議,如果美容消費時,沒有與美容單位簽訂美容協議,經營者擅自減少服務項目或不按口頭所承諾的兌現,消費者投訴也無證可查。3.注意索要和保留有關發票,如果美容消費時沒有索取發票,一旦發生消費糾紛,美容單位不認賬,因沒有明確的被訴方,行政機關也無法受理。4.使用美容單位的護膚品時,一定要查驗該護膚品的生產日期、生產廠家及產品檢驗合格證,不要盲目聽信服務人員單方推薦。5.辦理美容卡的消費者,辦卡前要詳細了解該美容單位的相關情況,了解卡內消費的服務項目,最好能約定美容卡的適用范圍、退卡的手續等。每次做完美容后,都要向經營者索取接受服務項目和價款的書面記錄,不給經營者留有逃脫責任的空間。(格寧文玲)
“光量子脫毛”皮膚灼傷張女士獲得賠償
晚報訊
因接受“光量子脫毛”美容療程,不慎皮膚被灼傷的張女士(本報8月29日予以報道)日前在浮山工商所的協調下,終于取回了“美容卡”中的剩余款項,并獲賠償。
8月29日,張女士將與之發生美容糾紛的“法詩曼”纖體美容中心投訴至消協。當天,受理該投訴的浮山工商所工作人員袁俊海在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根據有關規定,責令“法詩曼”立即退回美容卡中尚未消費的款額,并對給張女士所造成的傷害予以賠償。(記者雷林)
法律鏈接
醫療美容畢竟是外科手術,再簡單也有法律風險,因此,在做美容手術前,消費者應慎重行事:
1.留意醫師的專業資格證書:接受整形外科手術前,要注意醫師到底是否曾接受過完整的外科及整形外科訓練,合格的醫師應會主動出示證明其專業資格的相關文件。
2.術前照相:對任何美容整形手術都要進行符合醫學攝影要求的局部照相,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可作為證據出示。
3.保存每次的就醫資料:例如收據、掛號單、書面就醫記錄等,萬一糾紛發生,可作申訴維護個人權益的基本證明。
發生糾紛如何處理?
在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持有營業執照的美容機構手術后發生美容糾紛應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處理,解決手術糾紛的方法是向當地的衛生主管部門投訴;由工商行政部門批準發放營業執照的美容院、美發廳、發廊若擅自擴大營業范圍,實施醫療美容項目,出現美容糾紛,可首先向工商行政部門反映問題,再聯合衛生行政部門共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