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日訊 今天下午,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就國家資助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政策等,接受人民網記者視頻采訪,并與網友進行交流。在回答問題時,張保慶深情的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涯,“可以告訴網友,我的大學四年就靠著學校給的助學金幫助我、支持我完成了學業。”
張保慶
說,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這件事根據我自己的經歷來看,黨和政府是一貫非常重視的。我是60年代初上大學的,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學法語的。
我們那時候高中的困難學生也有助學金。到了大學,當時都叫人民助學金,申請辦法跟現在差不多,到了學校之后,有老師,特別是輔導員,根據你家庭的情況,根據你自己的要求來確定助學金的發放程度。我覺得,那個時候老師們、學校領導們對學生是很關心的,對學生的情況也非常了解。像我自己到北京外國語學院報到之后,當時學校發了一個表格,我記得里面有兩種標準,一種是12.5元的標準,一個是18元錢的標準,當時的伙食費是15.5元,老師說,根據你家里的情況,你應該享受18元的獎學金,就是說15.5元的伙食費交了以后,我還有2.5元的零花錢,可以告訴網友,我的大學四年就靠著學校給的助學金幫助我、支持我完成了學業。
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困難的,完全一帆風順是不大可能的,遇到困難的時候,親戚朋友幫助你是情,但是如果國家、政府幫助你就是義。親戚朋友幫助我了,我欠親戚朋友的情,國家幫助我,我欠的是道義,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國家和人民對我自己的幫助。我始終認為,資助困難學生,作為黨和政府來講,絕對不是說給幾塊錢的問題,這里面確實關系到我們黨的宗旨到底是不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到底是不是優越的問題。再往深處講,還關系到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我們黨要不要貫徹我們的教育方針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在困難的時候,你幫助他一把,甚至可以改變他的一生。所以我認為,從解放以來,我們的黨中央、國務院是高度重視這個事情的,在實踐過程中,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原來就是人民助學金了,沒有貸款這一說,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獎學金,各種形式的獎學金,獎學金過去是以政府為主的,現在獎學金很多了,有國家獎學金,也有學校的獎學金,也有社會團體和個人在學校設的獎學金,有企業的獎學金,還有定向的獎學金,這個獎學金在學校里的種類是很多的;有了貸款,學生貸款實際上也不僅僅是國家助學貸款,貸款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國家助學貸款,為什么國家很重視助學貸款?因為這是政府倡導的,政府貼息的貸款。除此以外還有商業貸款,學生到銀行商業貸款已經有很多錢了。還有學校的貸款,其實就是借款,學校借你一筆錢,以貸款的名義,過后還給學校就行了。還有減免學費,這過去也有的。第四就是勤工助學,這也有很大的發展,過去學校有助研、助管、助教,現在讓他每周、每個月在這個崗位上得到一定的報酬,有很大的發展。比如說開辟綠色通道制度,過去也沒有。如果你家里很窮,只要到學校里去,我們嚴格要求,學校必須保證這個學生入學的,先辦理入學手續,然后再根據你家庭的情況進行審核之后,該減免學費就減免學費,該給獎學金就給獎學金,該給貸款就給貸款。
實行收費政策之后,還要求學校不能光收費,還必須二次分配,從學費中提取10%用來資助困難學生。這些東西我認為可以這么說,到現在為止,我們資助高校困難學生的政策已經形成一個體系了,所以如果這些政策都能夠得到落實的話,我個人認為,應該實現我過去講的那句話,高校中任何一個困難學生都能夠得到資助,能夠完成學業。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