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訊
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學又開始了。近日,嶗山工商分局接到多起群眾投訴,反映在為子女報名上學過程中發現部分私立學校利用學生及家長的焦急心理,在廣告宣傳上大做文章,弄虛作假,引人誤解,誘人上當。工商執法人員根據群眾舉報開展的對學校利用虛假招生廣告招攬生源的專項檢查活動中,共檢查
各類高考復讀班、2+2留學班等9所學校,結果有2所被責令改正,立案查處3起。
從工商檢查情況看,招生廣告存在的陷阱主要表現為:
虛假和夸大宣傳。個別學校為體現學校實力,虛構所謂的國外投資主體,肆意夸大師資力量,在招生簡章和印制的宣傳彩頁中,堂而皇之地宣稱其為外向型、國際化學校。實際上學校投資人只是一個或幾個自然人,實際師資力量與宣傳也相距甚遠;另外,個別學校為提升學校形象,利用互聯網網頁發布大量虛假信息和圖片,如某私立學校在其網頁中發布了大量的辦學信息以及學校教學樓、實驗樓等圖片,但經執法人員核實發現,該校發布的辦學信息中存在大量虛構事實,圖片所顯示的建筑大多非該校所有。
傍名校。個別學校只是與國內某知名高校下屬的某學院的某個系存在教學業務的合作關系,卻以此為由,充分發揮,在招生推介會上及廣告宣傳中重點宣傳該名校,在媒體廣告顯著位置標明“與某某學校聯合辦學”、“為某某學校重點培養”等宣傳用語,以此提高學校地位,招攬生源。
借巢生蛋。個別私立學校與島城某高校簽訂教學場地的租賃協議后,便隱瞞學校本身真實身份,在其發布的廣告中以顯著字體和鮮艷的顏色標明“某某高校某某學院”,印制的招生簡章、報名登記表、學生檔案等均打著高校的名義。
涉外教育問題多。個別學校夸大宣傳國外學校的實力、在學費上弄虛作假、虛構未來就業環境,但不明示畢業證書的法律效力,不明示學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更有甚者,有的學校因招生達不到國外學校的要求,外校拒絕提供師資力量,就采用欺騙手段,臨時雇傭外國留學生擔任教師,引發學生集體退學。
針對招生廣告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工商部門提醒學生和家長,在報名入學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多多咨詢,如果發現上當受騙,應及時退學,并向教育等主管部門舉報,切實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畢見清劉錕鋒)
特約編輯:yx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