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8月30日電 今年以來,由于黃河來水量較往年明顯增加,黃河入海口生態環境加速改善。
今年以來,黃河水量比往年更加豐富,黃河第三次調水下泄水量43.75億立方米,共有6071萬噸泥沙注入渤海,使黃河最下游自然保護區內新增濕地面積2萬多畝,陸地向海洋推進1.5公里。
在黃河來水豐富的有利條件下,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通過引灌黃河水、沿海修筑圍堤、增加濕地淡水存量等措施,強化和保護了黃河口生態系統的自身調節能力和平衡作用。同時,當地利用有利時機,大規模開展植樹種草,使當地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在充裕的黃河水滋潤下,黃河三角洲一望無際的天然蘆葦蕩更加翠綠和茂密,成群的水鳥在水草間穿行跳躍,昔日荒堿灘變成了百鳥樂園。20萬畝人工牧草、10萬畝速生林、13萬畝人工檉柳林、50萬畝人工蘆葦,與黃河口的天然植被渾然一體,形成一道靚麗的綠色生態景觀線。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站站長呂卷章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于黃河持續干旱斷流、沿黃引水量增大,注入河口濕地的黃河水量明顯減少,海水倒灌引起土地侵蝕,黃河口淡水濕地面積逐年減少,一些依賴濕地生存的動植物也在減少,使黃河口生態系統有所惡化。
1999年起,國家加大對黃河流域水流調控,保證黃河不斷流,在四年左右的時間里,黃河入海口地區的淡水濕地面積得到恢復性增長,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董振國
宮振偉)
編輯:魏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