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動物福利
按國際公認標準,動物被分為農場動物、實驗動物、伴侶動物、工作動物、娛樂動物和野生動物6類。目前西方政府認可的是動物福利
概念,這個概念在立法的操作層面上比較簡單,它只要約束人類的行為避免殘忍即可,讓動物享有免受饑渴、免受痛苦的自由及表達天性的自由等。
餐館內,刀鋒對準青蛙的后背豎起一拖,青色的后背瞬間裂開,露出粉紅的嫩肉,手指掐住青色的皮往左右兩邊撕扯……
菜市場,當著眾雞面,商販從雞籠里抓出一只雞,掐緊脖子,一刀抹去,血往外噴,商販倒提雞腿在滾燙的開水中左右翻滾,未及咽氣的雞撲騰掙扎,籠中群雞哀鳴……
街道邊,活羊吊起,一刀一刀剮羊皮,羊兒撕心裂肺的叫聲沒引起過往路人的同情,反倒為老板贏來“這羊肉吃起鮮”的贊譽……
千百年來,我們就是這樣殺雞宰羊,我們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幾乎沒有人去思量過,那些即將入口的動物也是一條生命,同人一樣有悲喜,知冷暖,害怕傷害,恐懼死亡。如此方式解決它們的生命,是不是太過殘忍?我們是否應該善待它們?
這不是矯情或危言聳聽。先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數字:1988年美國農業部有份報告提出,每年被用于各類實驗的動物約在2500萬到3000萬只之間,其中至少有90萬只動物在實驗過程中遭受到“不可想象的痛苦與反復折磨”;一份科學研究報告表明,城市女性乳腺炎增多,與城市牛奶消費量有關,因為正常哺育期一頭牛一天的產奶量為3升,但現在卻高達30升,超過自然狀態的10倍,由此帶來的后果是26%的奶;加腥橄傺。
關注“動物福利”,不是說我們不能利用動物,而是說我們應該怎樣合理、人道地利用動物,盡量保證動物的基本權利,如在飼養時給它一定的生存空間,宰殺時盡量減輕它們的痛苦,做實驗時減少它們無謂的犧牲。說大一點,這關系到社會文明水準;說實際一點,這關系到中國經濟的發展。近年來,WTO綠色壁壘以“不合格”為由不斷將我國出口肉品打回就是最好的例證。
可喜的是,在修訂后即將頒布實施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中,新增加了“動物福利”章節,這是我國首次將“動物福利”概念正式列入法律。
以“好吃嘴”聞名全國的成都,動物福利現狀如何?人們的動物保護意識如何?本報“AF3·暗訪三人行”記者歷時一周,對此進行了詳細調查。
直擊A:口口鮮背后生摳的鵝腸
8月26日晚,本報“AF3·暗訪三人行”記者趕赴彭州九尺鎮暗訪。這個小鎮近年來因一道“口口鮮”菜品———生摳鵝腸而聲名遠揚。
當晚7時,我們進入九尺鎮。路邊最打眼的就是“趙老三”、“趙老四”生摳鵝腸火鍋店,店外停放著各種類型的小車。我們提出想看生摳鵝腸的過程,被老板拒絕了,理由是:要是你看到啷個生摳鵝腸,你絕對吃不下去!最后在一家規模較小的養鵝戶家里,我們目睹了生摳鵝腸的全過程:將一百多只將要宰殺的鵝趕進宰殺地,用竹圍欄將其圍在一起,宰殺工一把抓過一只“嘎嘎”直叫的鵝,用腳踩住鵝身,一只手使勁揪住鵝屁股,另一只手用一把鋒利的剪刀對準鵝屁股周圍旋剪一圈,抓住鵝屁股的手使勁往后一扯,一根熱氣騰騰的鵝腸就被硬生生地從鵝的肚子里摳了出來,然后順手“撲”的一聲將鵝重重地拋向一邊。被活生生摳空內膛的鵝一邊哀嚎一邊撲騰,欄內其它的鵝目睹同伴慘狀拼命沖向無人一角,它們驚恐的“嘎嘎”聲令人心悸。
據了解,一份生摳鵝腸需要兩到三只鵝的腸,在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家火鍋店一天就需要幾百只鵝的腸子。為何顧客不等宰殺開膛破肚取出鵝腸,而非要吃從活生生的鵝肚內生摳的鵝腸?理由只有一個:“那樣才鮮!”
直擊B:雞要吃得叫魚要吃得跳
如果說生摳鵝腸還不夠殘忍的話,那么流行于成都乃至四川民間的另一種吃法算得上極端殘忍,這就是所謂的“雞要吃得叫、魚要吃得跳”。
8月25日,有朋友請我們到他家里品嘗“拿手菜”。只見他提著鋒利的菜刀直接將活雞胸部上的左右兩塊肉割下,然后把雞丟在地上,飛快地跑進廚房,將雞胸肉切成肉丁。油鍋早已準備好,肉丁丟進鍋里,很快炒熟。端上桌子時,那只可憐的公雞還在院子里哀鳴!
做魚時,他用一條濕毛巾將鯉魚的頭部包上,直接將剝去魚鱗的活魚身子放進油鍋,左右翻面暴爆煎數次,之后放進盤子、澆上汁水:“來,開吃嘍!”此時的鯉魚嘴巴還在動。看著那張大的魚嘴,大家不敢下筷子,問:“這樣吃太殘忍了吧?”朋友笑說:“它們本來就是拿來吃的嘛。”
直擊C:刑場的下方聚集著同類
我們暗訪龍舟路等幾個菜市場后發現,市場內眾多活殺點的動物都被關在極度擁擠的籠子里,籠子一般都只有半平方米大小,雞鴨擠在里面你踩我、我踩你,有的熱得伸長脖子、張著大嘴喘氣。
8月27日上午10時,龍舟路菜市場,一攤主開始殺兔。只見她手腳麻利地將兔子從鐵籠子里抓出來,左手提著兔子的后腿,右手對著兔頭劈去,隨后抓過架上的鐵勾對準兔子的一只后腿用力一戳倒掛起來,右手順勢抄過鋒利的刀圍著兔子的兩后腿關節一旋刀鋒,左手往下用力撕扯,右手刀尖在兔子的皮肉間游走。幾分鐘后,活蹦亂跳的白兔就成了一只剮了皮的兔肉了,而裝兔子的鐵籠子就在“刑場”的下方。我們問那婦女:“可不可以不要當著其它兔子的面殺兔喲?”那婦女豪爽地大笑:“哈哈,未必還背到殺哇?兔兒哪曉得這么多哦!”
8月29日,成都東郊某地,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家私人屠宰場宰殺生豬的場景。幾個殺豬匠用力將拼命掙扎的生豬摁在案板上,其中一人一刀捅進豬喉嚨,一股鮮血噴涌而出。豬兒撕心裂肺地嚎叫并掙扎反抗。此時關在欄內的生豬聽見同伴慘叫,都“昂昂”叫著在欄內亂竄亂擠,試圖沖出豬欄。
在采訪的幾天里,每當我們詢問那些商販“當著動物的同類宰殺它們是否考慮過其同類會害怕、痛苦”時,他們都用一種非常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們,仿佛覺得我們傻或根本就是有神經病。
觀點:善待動物就是善待自己
據新華社報道,烏克蘭一農場主高高興興地把一車大肥豬送上路,準備運到法國換外匯,歷盡千辛萬苦顛簸60多個小時到達法國后,卻被法國有關部門拒之門外。追問后得到的答復讓他哭笑不得:這批大肥豬在途中沒有按照法國的有關動物福利法規得到充分的休息,因此被拒絕入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任發政對此解釋說,經過長時間的運輸,豬的身體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肌肉疲勞,如果這個時候對豬進行急宰,豬肉乳酸含量高,能量水平低,不利于后期的成熟,勢必影響豬肉的質量。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中國代表張立也表示,在動物屠宰過程當中,造成動物恐懼緊張,由于身體應激反應,可能會分泌很多激素,比如說腎上腺素等生理方面的應激激素,這些激素導致動物被屠宰后它的產品里邊可能會含有對人的健康有害的成分。
有研究表明,在骯臟和密集的環境里,豬、雞、鴨等動物自身免疫能力會大大降低,很易生病,進而引起動物疫病。
前瞻:動物福利已成潛在壁壘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開始將動物福利與國際貿易緊密掛鉤,動物福利潛在的貿易壁壘作用已初露端倪。
從今年開始,歐盟規定市場上出售的雞蛋必須在標簽上注明是“自由放養的母雞所生”,還是“籠養的母雞所生”。歐盟還規定,目前歐盟通用的每格450平方厘米的雞籠到2013年要被更大的雞籠替換。一旦歐盟要求所有向它出口雞蛋的國家采用同樣的“動物福利”標準,一道新的“貿易壁壘”就會悄然聳起。值得注意的是,在歐盟與智利簽署的雙邊貿易協議中,便加入了“動物福利”標準的條款,歐盟甚至希望將“動物福利”問題列入世貿組織多哈談判議程。也許用不了幾年,“動物福利”也如近年來強調的環保與衛生檢疫的“綠色壁壘”一樣,迅速成為國際貿易中一個新的“關鍵詞”。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畜牧大國,畜產品卻很少達到出口標準,原因之一就是屠宰方式落后。因此,我們應當及時更新觀念,重視動物福利,這是我們的動物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必然選擇。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