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7日電
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雖然已經結束數月,但其余波帶來的震蕩對島內政局以及兩岸關系造成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新華澳報署名徐松濤的分析文章說,陳水扁“一人獨裁”、藍綠高度對峙、政黨面臨重組、兩岸高度緊張這四點現象,既是選后“強震蕩、大重整、高危險”的臺灣局勢的真實寫照,也是未來4年臺
灣局勢的可能軌跡。
在分析原因時,文章指出,陳水扁此次上臺執政基礎漸穩,主控政局的實力與能力進一步增強,民進黨并已擺出“全面執政”、“長期執政”的架式。不僅全盤決定民進黨人事調整,更全力打造“血統純正的臺獨內閣”。
文章說,陳水扁全面改組“府院黨”高層人事,在論功行賞的同時,大量提拔民進黨新生代的舉動,既為年底“立委”選戰、2006年臺北高雄市長選舉、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預做準備,也有“拼政績”、塑造“改革”形象、爭取選民的用意。
而同時,陳水扁“當選正當性”備受質疑,藍綠對抗局面短期內難以根本緩和。“大選”前的“319槍擊案”以及引發的訴訟,都意味著選戰并未落幕。泛藍陣營質疑陳水扁“當選的正當性”,而扁未來4年都將背上“靠選舉作票當選”、“靠兩顆子彈當選”的名聲。可以預期,藍綠兩大陣營圍繞島內政局主導權的斗爭更趨激烈,島內局勢在一定時期內將持續混亂。
此外,國親合并成功與否,是影響泛藍軍未來發展乃至島內政局走向的重要指針。這是因為今年的“大選”被視為是藍綠的“生死之戰”,其結果對泛藍軍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連戰強力主導國民黨中常會在5月19日無異議通過“國親合并案”。其主要目的:避免泛藍軍在年底“立委”選戰自相殘殺,有效制衡陳水扁施政;避免國民黨分裂,為東山再起做準備;響應70%以上的泛藍支持者要求國親合并的呼聲。
但文章同時指出,“國親合”、“連宋配”尚且不能打敗陳水扁,此次如果國親合并未成,或者國親沒有實質合并,泛藍軍一盤散沙,內斗不止,不只年底“立委”選舉被民進黨“割斷喉嚨”,國親何時“東山再起”也將是一個極大的未知數。
此外,文章也指出,陳水扁打“兩岸緩和牌”鞏固政權,但仍千方百計強化“實質臺獨”。
最近,臺當局接二連三施放和平煙霧彈,聲稱要邀請大陸海協會汪道涵會長訪臺,拋出“釋出善意”、“交流對話、擱置爭議”、“凝聚臺灣內部共識”的所謂兩岸關系發展“三階段論”。陳水扁更是辯稱“絕對沒有臺獨時間表”,要求“行政院”各部門、地方政府都將兩岸事務納入業務范圍。
文章對此分析說,陳水扁想借“兩岸緩和牌”轉移島內矛盾焦點,安撫日趨浮動的民心,爭取美國的諒解與支持,鞏固缺乏“正當性”的“臺獨”政權。由于“臺獨”理念根深蒂固,加之“臺獨基本教義派”的牽制,陳水扁仍然堅持“臺獨”立場,謀求“和平臺獨”,未來兩岸關系仍將高度緊張。
對于年底的“立委”選戰,文章著重分析指出,這將是決定藍綠政治版塊和政黨實力的又一關鍵戰役。
原因是:泛藍即使席次稍減,但如果仍保持“立法院”的相對優勢,一可避免分崩離析,進而加速泛藍整合;二可有效制衡陳水扁施政;三可順勢擴大支持群,為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戰打下基礎。相反,如果泛綠在“立法院”人數過半,一是實現“全面執政”,未來可順利推動施政;二是把泛藍軍“割喉割到斷”,加速泛藍軍的分裂;三是為“長期執政”打下堅實基礎。
文章在最后說,此時預測“立委”選戰雖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選戰必將空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