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兩會”期間,一個關于“男女同齡退休”的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爭論,F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考慮延長職工退休年齡,“首先將考慮的是要延長女性法定退休年齡”?磥頎幷摰姆闊熡忠匦氯计鹆恕
1978年6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此后,又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法規
性文件。比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1999]8號),其中規定:“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
此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考慮延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目的是減輕“白色浪潮”對社會養老的壓力。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制遇到的一個最困難的問題是,隨著老齡化進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延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調整養老制度模式的一項重要工作。考慮到我國人口素質和人們預期壽命的提高,延長一部分社會成員比如說男性的工作年限,應該是減緩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的一個辦法。據了解,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的男性退休年齡都是65歲,新加坡是62歲。世界上許多國家在遭遇養老壓力時,都考慮把推遲退休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還有學者建議實行靈活的規定,允許不同地域(城市和農村)、不同行業采取不同退休年齡的方式,鼓勵城市和腦力勞動行業的勞動者推遲退休,這一建議也是合理的。
但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胡曉義說,在研究這個問題時,首先考慮的是要延長女性法定退休的年齡,因為目前中國女性50歲就到了退休年齡。退休年齡設定得比較低,這個年齡的女性正值工作的壯年,有很強的創造力。
這種說法恐怕不完全符合實際。這一意見似乎主要反映的是那些女干部、女白領的意見,而不是眾多勞動婦女的意見。據中國婦女網公布的資料看,1998年,我國就業婦女在體力勞動為主的行業中占68%,其中在農林牧漁業(指國有的農林牧漁企業)中占37%,采掘業中占26%,制造業中占43%,建筑業中占19%,地質勘探業、水利管理業中占25%,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中占32%,這些行業雖然勞動條件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以體力勞動為主,有的行業的勞動強度還相當大。雖然她們的健康狀況總體上比以前好多了,多干幾年也可以多掙點錢,但是,除了少數特別困難的家庭需要她們繼續工作以外,已經辛苦操勞了大半生的勞動婦女會不愿意早一些回家休息嗎?
顯然,希望推遲婦女退休年齡的,不可能是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的大多數女同胞。仍以1998年的數據為例,在我國黨政機關、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金融、保險業等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行業中的就業女性,只占32%,就算這些行業的婦女全體要求男女同齡退休,她們也只是少數。
如果說提出“男女同齡退休”建議的婦聯干部和女白領們是婦女中的“強勢群體”,那么,這并不代表大多數婦女意志的聲音,不應當主導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試問,為了少數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的人的利益,讓那些累得只想躺下的婦女們再跟著多累幾年,“人性”嗎?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