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這兩天是中小學開學后的第二個雙休日,書店里教輔書的銷售異常火爆,中學新課改成為最大的賣點。 昨天,記者看到,書城、臺東新華書店等書店的教輔專區擠滿了購書者。帶孩子來買書的常女士說:“暑假里我給孩子買的多是一些課外書,沒怎么買教輔類書,就想等
到開學后配合學校發的書以及孩子的實際需要買些輔導書,這樣才更有針對性。”
采訪中記者發現,中學新課改成了新賣點。打著“新課改教輔”等口號的教輔書擺滿了書架。記者翻看了一些,發現內容設計沒有根本性改變,仍然是“一課一練”、“一課三練”、“每周一測”的傳統編排格局,脫不開大題量訓練的老路。
據記者了解,有些學生買教輔書是遵從老師的“教誨”,“照單抓書”。現在,各學校都在“減負”,教育局也明文規定不許學校亂訂教輔書,因此一些教師便把買教輔書變成了“學生行為”。
對于學生和家長熱購教輔書這種現象,一中學特級老師認為,其實老師應該多做教輔書,多精選題目,使學生得到精華的知識。靠學生自己去“沙里淘金”,很多人沒淘到“金子”就先厭煩了。“新課改”更應該有新的教法和學法,不應該走“題海”的老路。(合生)
特約編輯:yx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