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歸來話奧運系列報道 記者閔妤
航海是雅典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在雅典的愛琴海海濱,林立的帆船桅桿和各種樣式的游艇會不時地闖入你的視線,海港內的所
有泊位都“滿員”。馬路上,許多人開的私家車的車后還拖著游艇或帆船,這已經成為愛琴海邊的一道風景。可以看出帆船和游艇已經成為希臘人一種習慣了的娛樂運動方式。正是這項發達的運動使雅典舉辦帆船比賽有了充足的人力資源,而這也正是青島甚至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
雅典得到肯定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帆船比賽基地得到了國際帆聯的肯定,不過,此前和此后幾屆奧運會的帆船比賽基地都如過眼云煙:漢城奧運會的場地不符合國際帆聯的標準,大點的船受到活動限制;悉尼奧運會的場地賽后全部拆除。2004年,雅典繼巴塞羅那之后,再次得到了國際帆聯的肯定,原因是這片由垃圾場轉變而來的帆船比賽基地給帆船運動留下了寶貴的遺產。雅典的帆船俱樂部非常多,在雅典帆船比賽基地的規劃中,許多場地就被當地的帆船俱樂部包下了,奧運會帆船比賽結束后,這些場地略加改造就可以成為帆船運動的絕佳場所。
志愿者都很專業
“你想看帆船比賽嗎?請來海上吧。”這是雅典帆船比賽基地招募志愿者時提出的口號,這個口號為雅典找到了一千多名懂得帆船專業知識和競賽運動的志愿者。奧帆委副秘書長袁之平在雅典期間,和國際帆船主席同船觀看了帆船比賽,他們所乘坐的貴賓船可以停靠到離賽場最近的區域,這也使袁之平親身體驗到了雅典這些志愿者的專業水平。“把船開到離賽場這么近的區域,這對駕駛觀眾船的志愿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袁之平說:“他們必須懂得帆船比賽的要求,能看懂比賽進入什么階段了,這樣才能判斷出什么時候要關閉引擎,防止觀眾船產生的水波影響比賽。這一點,志愿者做到了。不僅如此,他們還能用英語和看帆船比賽的觀眾交流,滿足觀眾的要求。”雅典帆船比賽基地的賽事服務人員共有1060人,其中競賽部500人,這些人員中,國際帆聯派出的專業人員只有幾十人,其余的都是當地人。
7歲學開游艇
雅典為什么能有這么多懂得帆船知識的志愿者?在雅典的海濱,記者遇到了帶著游艇來消遣的里拉夫婦,和他們的交談中,記者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在海港里看到的只是雅典帆船和游艇運動的‘冰山一角’。”里拉夫婦介紹說,在這座城市里,許多人并不把游艇或帆船停靠在海港的泊位里,而是放在家中。他們的私家車頂上會安上“行李架”,帆船可以安在行李架上,而游艇則可以用車拖到海邊。里拉夫婦今年都將近50歲了,丈夫是希臘人,妻子是意大利人,兩人有一個11歲的女孩。四年前,也就是他們的女兒7歲時,他們花了7000歐元(約7萬元人民幣)購買了游艇,每周他們都要駕著游艇到海里玩三到四次。里拉夫婦說,自從買了游艇后,他們每次出海都帶著女兒,還教她開游艇。這個年齡就開始接觸這項運動,在歐洲并不算很早。
雅典VS青島
“雙料”人才島城告急
“和雅典相比,我們最缺的不是場地等硬件設施,而是人才。”奧帆委副秘書長袁之平非常急切地說:“青島舉辦奧帆賽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人才,因為既懂得帆船又懂英語的人才不僅在青島如鳳毛麟角,在全國也不超過十人。”
“在雅典,很多運動員聽說我們是來自下一屆奧運會帆船比賽主辦城市的,都提出明年要到青島來練習帆船。”袁之平說:“這是最迫切的,明年帆船隊來了,我們怎么接待?這對青島是個巨大的挑戰。”袁之平說,在所有奧運項目中,對中國來講最缺人才的有兩項:一個是馬術,另一個就是帆船。雅典有一大批帆船職業運動員和愛好者,希臘是歐洲國家,這些運動員和帆船愛好者幾乎都能講英語。我們要舉辦一屆成功的奧帆賽,必須在短短四年的時間里,迅速培養一批帆船和英語的“雙料”人才,而且他們的英語水平不能僅僅停留在“您好、謝謝、請……”這些簡單的生活對話水平上,要懂得帆船的專業用語。這項任務要配合北京奧組委、國家體育總局一起,集合全國的力量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