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內地、美國合作開展脊髓損傷治療研究
新華社香港9月16日電(記者喻菲)一次意外使香港青年斌仔折斷了頸椎的第一、二節,致使全身癱瘓!跋窦纳x般的生活,我已過了足足13年。怎樣去浪費時間就是我現在最重要的工作,人生意義已不在我的腦袋里。”一度絕望
的斌仔曾向香港特區政府要求實施“安樂死”。
就在此時,斌仔的希望之光又重新被點燃。香港大學醫學院與內地和美國專家共同成立了中國脊髓損傷網絡,合作開展脊髓創傷的研究及臨床測試。
香港大學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主任陸瓞驥16日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醫學界一直認為脊髓是不能再生的,單靠療法并不能完全恢復病人的活動能力。但隨著近年的醫學發展,這種說法已經成為歷史。目前有不少動物測試結果都證實脊髓可以再生,很多治療也被證明有助脊髓損傷的病人康復,但當中只有小部分的療法進展到臨床測試。
香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系主任蘇國輝介紹了幾種脊髓損傷的突破性研究,包括通過細胞移植代替死亡細胞,以及結合藥物促進細胞的再生能力。
參與合作的北京朝陽醫院神經科外二科主任黃紅云說,目前的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與一些病人及家屬渴望的目標也許還有一段距離,但意義重大,可以說是實現了脊髓損傷研究從零到一的突破。在北京很多病人接受治療后,醫學檢測都證明是有所改善的。他認為,這一研究參與的人越多越好。
中國每年大約有數萬個脊髓損傷新病例。據了解,中國脊髓損傷網絡已經于最近成立,在香港、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及鄭州6個城市設立實驗中心。實驗中心將配合國際醫療標準,運用先進的設備為病人進行實驗性療法。同時,中國脊髓損傷網絡還將與北美、歐洲、亞洲其他國家的相關組織以及制藥界密切合作。
中國脊髓損傷網絡是第一個在亞洲地區進行臨床脊髓測試研究的組織。它也可以為頭部創傷、中風、帕金森氏病等神經系統疾病療法的臨床測試作參照。此外,香港大學還將成立脊髓損傷基金,為中國脊髓損傷網絡提供支持,以研究發展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療方法。
特約編輯:LUC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