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教育廳首次公布了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86.4%的初次就業率、0.98%的待就業率、35.61%的靈活就業率……一串串小數字,究竟說明了什么?它們是怎么統計出來?就業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高校的教學質量?昨日(9月17日)省教育廳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有
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逐一進行了答疑。
“初次就業率”關系高校發展
所謂“初次就業率”,指的是截至9月1日,畢業生完全離校時,把“已就業人數”除以“參加就業人數”計算得出。其中,“已就業人數”包括已經找到工作單位(不論其單位性質)的畢業生、繼續攻讀研究生或專科升為本科的畢業生。而傳統意義的總體就業率,即俗稱的就業率,則指每年的12月底,把當年的“已就業人數”除以“參加就業人數”計算得出。兩次就業率的統計方法一致,只是截取的時間段不一。
今年廣東省首次公布高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除了全面落實教育部提出的200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目標,即“到今年9月1日畢業生完全離校時止,力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超過70%”的目標以外,還希望通過初次就業率的公布促進各高校進一步加緊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指導和跟蹤,確保畢業生的充分就業。
省教育廳今年出臺新規定
從今年開始,省教育廳有如下規定:對連續3年本專科初次就業率低于全省平均就業率的高校,控制其專業總數,每增設一個新專業的同時,撤銷一個舊專業,引導學校進行專業結構調整。
“初次就業率”連續2年低于全省平均就業率且低于70%的專業,在年度招生計劃安排中,減少招生數量,并給予亮黃牌警告,在全省高校范圍內通報(其中有一年升學深造率或出國比率高于全省平均就業率的專業除外)。
“初次就業率”連續3年低于全省平均就業率的專業,停招生1年(如果連續3年“初次就業率”都超過70%的專業,或其中有一年升學深造率或出國比率高于全省平均就業率的專業除外;對全省學科建設有結構性意義的基礎學科專業除外)。
一些家長在研究前日公布的2004年廣東省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后,發現部分名校如中大、暨大的就業率還要低于一些普通院校,部分學校的本科就業率也低于該校專科就業率,感到十分困惑。“由于各所學校的具體情況并不一樣,就業率的統計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畢業生的就業層次、地域流向、專業特點等。就業率只考察該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而不是就業質量。”該負責人解釋。
他介紹,在名校里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希望出國深造或繼續升學,他們并不急于找工作,有可能致使該校的初次就業率比一般院校的要低,但這樣的情況并不能反映在“初次就業率”的數字上,因此,今年廣東還首次公布了“待就業率”和“靈活就業率”兩個衡量指標。
每百名畢業生不足1人就業困難
所謂“待就業率”,是指有就業愿望但還沒有落實單位的畢業生占總體畢業生的人數比;而“靈活就業率”則指有落實單位,有薪酬的正當勞動,但或許工作并不固定的畢業生占總體畢業生的人數比。今年廣東省畢業生“待就業率”僅為0.98%,“靈活就業率”為35.61%,也就是說,今年廣東省高校每100名畢業生中只有不足1人有就業困難。
這位負責人表示,“初次就業率”、“總體就業率”只是重要參考要素,但并不是反映高校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惟一指標,考生和家長要理性看待就業率,而不應單純迷信就業率。
中大黨委副書記陳偉林點評:
就業率≠就業質量
為什么同一所學校里本科就業率會低于專科就業率?是不是名校的教學質量出現滑波?昨日,中大主管學生就業工作的黨委副書記陳偉林就“新出爐”的全省高校初次就業率統計情況作出回應。
“就業率是畢業生就業的數量反映,不能完全反映就業狀況和就業質量。”陳偉林解釋,“在國外,就業質量主要是針對畢業生初次就業的薪酬水平進行統計,比較能反映就業的層次。因而,就業率并非反映就業狀況和質量的惟一指標。”
陳偉林解釋,由于往往名校學生更受用人單位的認可,他們有相當一批名校學生期望值很高,并不輕易就業,結果造成就業人數下降。其實他們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但一旦這部分學生“成交”,他們往往流向高薪酬的工作崗位,說明他們的就業質量很高。有的學生甚至掛起了“暫緩就業”的“免戰牌”。
陳偉林還說,從今年初次就業率表上來看,不少綜合性大學的要比某些專科院校低,這主要是因為綜合性大學的暫緩就業人數比重較大。他舉例說,中大辦理了暫緩就業在7月初離校后不參加就業擬考研及出國的人數達272人,占未就業人數的48%;擬參加司法考試的有62名,占未就業人數的11%;擬參加下半年度公務員考試的有110名,占未就業人數的20%.像這些學生,普遍存在于廣東其他綜合性高校中,他們并非沒有就業能力或有就業困難,只是暫時沒有就業愿望。
“至于同一所學校,專科就業率反而比本科就業率高,那是因為專科的要就業人數比較少,學生期望值相對較低,因而專科的就業率會相對高一些。”陳偉林認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存在不同的選擇,在一些名校里,部分學生當發現該工作無法體現自身價值的時候,會存在“寧當鳳尾、不當雞頭”的心理,因而放棄選擇。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招收分數線很高的熱門專業就業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因此說明,這些專業辦學質量一定很差。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