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城市供熱部門為確保居民冬季供熱而大規模采購煤炭的時候。由于煤價上漲等因素,許多城市供熱部門正為采購而發愁。然而,9月20日,省礦產資源勘查局專家黃太嶺卻告訴記者一個消息:居住在德州市城區的山東省第二水文地質勘查院宿舍的近千名職工無此憂慮,不
僅一年四季每天24小時有熱水,而且每噸熱水只需交納0.2元的礦產資源費。他們用優質無污染的新型能源———地熱,解決了供熱問題。
目前,地熱資源已成為全球繼煤炭、石油之后重要的替代型能源之一,也是繼太陽能、風能之后又一重要的綠色可再生能源。美國、意大利、冰島、新西蘭、日本等,都將地熱能源列為優先開發利用的替代型能源。國內一些城市對地熱資源也加大了開發力度,北京市已經形成集采暖供熱、醫療沐浴、旅游休閑、溫室種植、水產養殖等地熱產業鏈。而我省作為地熱資源大省,雖然擁有相當于100億噸標準煤的地熱資源,但目前卻只有不到1%被勘查利用。
據省礦產資源勘查局調查,我省地熱資源以可直接利用的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地熱水溫在40℃至90℃之間,個別地區可達110℃。就其分布而言,全省大多數城市均有埋藏,主要有威海、煙臺、青島市全境和濰坊、日照部分區域的魯東地熱區;濰坊、日照、臨沂部分地區的沂沭斷裂帶地熱區;萊蕪、濟寧、棗莊全境和濰坊、淄博、濟南、菏澤、聊城、德州等部分區域的魯西地熱區;東營、濱州全境與德州、聊城絕大部分區域及菏澤部分區域的魯西北地熱區。若能科學地進行產業開發,潛在的經濟效益每年可達100億元以上。
黃太嶺建議,用8至10年時間,基本查明省內地熱資源地質條件與地熱資源狀況。同時,制定地熱資源勘查和長遠開發利用規劃,確保地熱資源的長期性連續穩定合理開發利用,防止盲目無序開采造成資源流失及地面沉降等環境地質問題的發生。(記者 朱劍平 報道)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