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資金投向提升創新能力培育后續稅源
連年“大投入”迎來科技“高產出”
青島已邁入科技進步先進城市行列
本報訊 按照發展“三大特色經濟”、建設“四大工業基地”的要求,近年來,我市牢牢把握科技發
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逐年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在致力于優化資金投向的同時加強財政資金管理,科技投入對全市財源經濟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有力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記者了解到,從2002年開始,我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正式確定以提高城市科技競爭力為重點,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目的,致力于推動產業技術升級,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在計劃項目的安排上,對已經培育成熟的具備產業化條件和前景的高新技術項目,有關部門給予重點扶持;在計劃的總體設計上,圍繞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先后設立了軟件、新材料、科技奧運、科技將才等專項,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海洋科學中心和新材料科技工業園建設起到強力支撐作用。
科技投入極大地鼓勵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從2002年起,市財政局在科技三項費用預算中安排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資金,按項目轉化后對財源的貢獻度作為兌現獎勵的依據,獎勵在實施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校院所及科研人員。從跟蹤調查結果看,獎勵政策在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產學研各方密切合作、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等方面初見成效,成果轉化項目成為企業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帶動了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16家獎勵項目轉化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69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轉化項目實現銷售收入8.29億元,占企業全部銷售收入的42%,拉動企業經濟效益增長6個百分點。
科技投入還重點扶持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的建設,推動其運行機制的創新,提高相關領域和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水平。自2001年起至去年,市財政先后從科技三項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4300萬元,用于實驗室和中試基地的條件建設和科研經費補助,占同期科技資金投入總額的比重達到22.3%。根據我市社會經濟和科技事業發展需要,按照“原始性創新的基地、產學研結合的亮點、凝聚高層次人才的平臺、國際科技合作的前沿”的建設原則,依托駐青高校、科研機構、大企業研發中心的多種優勢,先后建立了20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和5個中試基地,形成了城市知識創新的最大“源泉”。
此外,我市在科技專項經費安排中還設立了專利、技術標準建設專項資金,對在國內外申請專利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資助,以鼓勵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發明,鼓勵更多企業以領先的技術成果擔當國家標準的制定者,進而成為國際標準的制定者。去年,由市財政資助建立的“青島市科技成果對接網”一舉實現了發布、推介、咨詢、項目管理和交易的功能,為科技成果實現交易作了信息儲備,為國內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會員企業提供了一個公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
連年大幅增長的資金投入帶來了科技事業的穩定“高產”。據悉,我市科技三項經費額度從2000年的2000多萬元躍升至去年的6400萬元,預計今年市區兩級預算科技投入和科技三項經費將分別達到3.7億元和6848萬元,創歷史最高記錄。2003年,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一舉邁入科技進步先進城市行列。(本報記者張子倩本報通訊員孫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