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9月24日電(余實知)“現在的小孩子除了吃洋快餐,還喜歡看外國書,家里給他買的成語畫冊都快放得發霉了。”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對《哈里·波特》《雞皮疙瘩》等外國兒童讀物如癡如醉的迷戀勁兒,不禁感到有些奇怪:為什么一些國內兒童讀物提不起孩子的興趣?
在長沙市新華書店兒童讀物專柜前,
翻開一本《中國民族英雄故事》,在該書第14頁,里面出現“眉頭微蹙”的詞語。一位正在看書的張姓家長說,出現“蹙”這樣的生僻字,小孩子一般都弄不懂,況且“蹙”也不是常用字,這種書小孩看起來很費勁。這位張姓家長還說,以前他也喜歡買一些“三字經”之類的書給孩子看,后來發現這類書只能在家長或老師指導下閱讀,孩子才能弄懂。由于他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很少,“三字經”被孩子丟棄一邊。
長沙市定王臺圖書市場專營兒童讀物的王先生認為,中國的兒童讀物基本是教育型書,書本包裝比較樸實。外國的兒童讀物多為天馬行空的想象,而且不惜資金加以包裝,大力宣傳。他舉例說,國內讀物《藍貓十二問》較之《哈里·波特》,遠沒有后者那么火爆,原因是《哈里·波特》既拍電影又出動畫,在市場這一塊國內讀物往往輸給國外。
此間一些教育心理專家認為,現代中國兒童之所以更喜歡《哈里·波特》《雞皮疙瘩》這類讀物,是因為這些書籍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從創造性上發揮了無窮的想象,讓孩子耳目一新,孩子們能從中體會創造和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而國內許多讀物以“教”為主,說教成分偏重,不如國外讀物讓孩子感到新鮮有趣。如果國內讀物能盡量多用兒童化的語言、情節、人物心理進行創作,相信效果會好些。(完)
特約編輯:wgly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