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干部不熟悉市場經濟
《決定》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21世紀的
頭20年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期,機遇轉眼即逝,挑戰卻無時無刻存在,面對挑戰與機遇,必須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此,中組部黨建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趙湘江表示,從革命黨到建設黨,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黨的主要職能轉變實現了,但意識上還沒有真正實現轉變,大部分領導干部對市場經濟不熟悉,還沒有從計劃經濟時代的觀念中轉變過來。這個轉變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期,黨的干部隊伍依然面臨著嚴峻考驗。
三種干部阻礙執政能力提高
對于干部隊伍存在的問題,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謝慶奎教授總結出三種情況。
一是埋頭苦干型,這種干部不注意學習,對理論、中央指示、法律法規鉆研不夠,也就是俗話說的“埋頭拉車不看路”。這種問題目前比較普遍。
二是貪官懶官型,部分干部執政目的、目標不正確,為自己和小團體的升遷考慮太多,跑官、買官都是為了個人與小團體的利益,缺乏黨性原則,被公開曝光的大批貪官就屬于這種類型。
三是缺乏創新型,這種干部光等著看別人怎么做,中央怎么說,而獨獨把中央一再提倡的體制創新精神拋在了一邊。
謝慶奎表示,這三類干部的相同之處就是不但執政能力不強,還成為阻止執政能力提高的一道障礙。
五大因素推動執政能力建設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十六屆四中全會的重要議程。為什么將執政能力問題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趙湘江認為,主要是五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這五個因素分別是:國際局勢的變化、新世紀新階段黨的歷史使命、55年的執政經驗、世界各大政黨演變的經驗教訓及黨的自身問題。趙湘江說,凡事都要既要看好的一面,也要注意不好的一面。55年來,黨的執政能力同肩負的使命總體是相適應的,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工作機制還不完善,一些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理論水平不高、執政能力不強、解決復雜矛盾本領不大,素質、能力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部分黨員、干部事業心、責任感不強,工作不扎實、脫離群眾等問題突出,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腐敗問題比較嚴重。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黨的執政成效,必須切實加以解決。
縣級以上干部調查
66.9% 自認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強
58.1% 自認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較弱
35.7% 自認應對復雜局面能力不強
43.4% 自認依法執政能力不強
19.9% 自認總攬全局能力不強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