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體】近年來,親子鑒定在我國呈上升趨勢。以北京朝陽醫院為例,最初該醫院做親子鑒定的一年只有幾十例,現在數量每年以20%的速度攀升,今年截止到9月中旬已做了200例。(9月27日《北京晨報》)
有論者稱,親子鑒定的升溫折射出了夫妻信任危機。其實這個說法很
不確切。所謂夫妻信任危機,指的是夫妻互不信任,而在親子鑒定中,有的只是丈夫對妻子的懷疑。親子鑒定確實折射出了一些東西,然而這個東西應當稱之為一些丈夫的疑神疑鬼。這樣說是有根據的。確鑿的資料顯示,通過鑒定,有80%的鑒定者發現自己原先的猜疑是庸人自擾。
肯定的鑒定結果,洗清了一些妻子蒙受的冤枉,丈夫也如釋重負,但這能否帶來皆大歡喜呢?恐怕很難。沒有什么比來自丈夫的無端猜疑更傷害妻子的自尊和感情了,同樣丈夫也會因冤枉了妻子而背上自責內疚的“十字架”,在未來的歲月中,這種傷害,這種自責,將成為永遠的痛,成為醞釀家庭危機的新的溫床。可以這么說,肯定的鑒定結果消除了一個杯弓蛇影的“幻覺”,而帶來的卻是刻骨銘心的悲情。
有喊好者認為,親子鑒定體現了公民的知情權。但我們必須明白,一種權利的主張,不能以侵害他人權利為前提。
如果說親子鑒定眼下還只是升溫,那么令人擔憂的是,目前有的民間親子鑒定機構為了搶占這個越來越紅火的市場也開始搞起“促銷”活動,每份樣本的鑒定費從1200元降到了600元,這使得前來做鑒定的人驟增。親子鑒定如果成了一種“商業活動”,搞起了價格大戰,其后果如何,盡管不堪設想卻也不難設想。奚旭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