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集團電車分公司375路線的孫中文,在10年公交開車生涯中,將其接手過的4部“高耗車”全部神奇般地變為“節油車”,為公司創造了多項節油記錄,被伙伴們親切地稱為“降耗能手”。 積少成多,集腋成裘,運行中的每一個細小的操作都與燃料的節省息息相關。操作中,孫中文
不但講究“腳輕手快”“輕踩緩抬”,注重及時換擋,善于利用車輛慣性,輕踩油門,緩抬離合,油、電路配合得當,而且還對所行走的路況了如指掌。哪里該減速、哪里該加速、哪里該合理滑行,他都心中有數。375路路線路面整體比較平坦,只有環城南路、銀川路等幾個坡度不大的路。就通過合理利用這僅有的坡度,孫師傅的節油效果還真不賴。他對幾個關鍵的節油路和節油點如數家珍:從科技大到商水路的百通廣場是下坡,出站后直接可以滑行到臺柳路站,該站往前20米有個路口,在站上應該注意觀察紅綠燈的變化情況,如果紅燈亮,要等到黃燈閃爍時開始滑行,到了路口正好綠燈亮了,就可以繼續滑行到下一站。這兩站路,如果掌握得好,基本不用加油…… 除了行進中的節油秘訣,孫師傅還不斷通過“充電”掌握車輛的性能以達節油目的。下班后他經常到書店瀏覽有關車輛構造的書籍,遇到車輛故障,他會通過自己學習查找根源。每一次接手新車型,他都最先把車輛的構造和性能琢磨透徹,找到最佳的節油路徑。如今,他的腦中已經儲存了一個巨大的車輛數據庫,遇到什么疑難問題,伙伴們都愿意請教他。由于過硬的基礎技能,路隊的許多駕駛員都找他調試車輛,目前,375路線的70%以上的車都經過他的精心調試,節油效果十分顯著。 不忘日常養護,節約從細微處開始。孫師傅每天總是提前半小時來到路隊,出車前,他會仔細進行水、汽油、車帶、輪胎氣壓等各方面檢查,行車中,他注意車輛的任何細微的響動,收車后,他還要仔細檢查一遍確保萬無一失。他常說,愛護車輛是節油的最好開端。(本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