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
提起動畫片,在我們腦中會浮現出很多可愛有趣又充滿智慧的形象,比如誕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典《小鯉魚跳龍門》《漁童》《豬八戒吃西瓜》《小貓釣魚》《東郭先生》
等等,在讓觀眾感受無限童趣的同時往往也體會到其中蘊涵的深刻含義;1960年至1964年拍攝的大型動畫片《大鬧天宮》是這一時期重大作品之一,把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現于電影銀幕,充滿豐富的想象力,無論從藝術上或技術上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剪紙片《金色的海螺》是這一時期剪紙片中最出色的作品。此外《人參娃娃》、《沒頭腦與不高興》、《等明天》、《半夜雞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國產動畫片給好幾代人的童年帶來美好回憶,和現在的孩子們迷戀的卡通片不同,動畫片凝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在里面。
"天安門詩抄"(1976年)
也許從每個家庭里泛黃的小筆記本上都能看到"天安門詩抄"的作品,1976年初,深受人民愛戴的共和國第一代總理周恩來辭世,北京、南京等大城市掀起了悼念周總理的高潮。在北京,4月5日,人們紛紛來到天安門廣場敬獻花圈,并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自發張貼悼念周總理及痛斥"四人幫"的詩歌,天安門前涌起花圈的海洋、詩歌的狂瀾,這就是"四五運動"。這場運動開始于北京,很快就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以"天安門事件"為代表的對"四人幫"的強烈抗議運動。"四五運動"中的政治詩歌廣為傳誦,在當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把這些詩集結成冊,出版了《天安門詩抄》。
文物
1968年河北滿城發掘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妻子竇綰兩座古墓,發掘出包括完整的金縷玉衣,風華絕代的長信宮燈等四件令世界傾倒的國寶級文物。之后的1972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南長沙市郊的馬王堆發掘出西漢古墓。1974年3月,臨潼縣宴寨公社下河大隊西陽生產隊因久旱缺雨,決定打八眼大口井---埋藏于地下達2000多年的秦始皇兵馬俑就這樣重見天日了,開始了它震驚世界的傳奇。這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個偉大發現。
瓊瑤作品和影視劇
現在25歲---40歲的女人,在她們的少女時代幾乎都看過瓊瑤的小說,至少對由她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都很熟悉。瓊瑤時代的女孩常常做著自己愛情的美夢,她們夢中的白馬王子都可以在瓊瑤的小說中找到,甚至幻想著這種愛情就在自己身邊。看過咖啡廳里的邂逅就會幻想電影院里的巧遇,看過石油王子的愛情故事就會幻想會有一個表面寒酸而實則是個很有錢很體面的白馬王子來愛自己。從《窗外》、《幾度夕陽紅》、《煙雨朦朦》到《六個夢》系列,再到風靡一時的《還珠格格》系列,不管是舊時代愛情往事還是現代小說,瓊瑤阿姨用淺顯的筆觸描述了一個又一個超乎現實的愛情故事,讓小女孩讀得心馳神往,如癡如醉。瓊瑤電影捧紅的林青霞、劉雪華等臺灣影星更成了好幾代男人心目中完美的女神。
"傷痕文學"
1977年,劉心武發表《班主任》;1978年,盧新華發表《傷痕》,掀起了新時期小說創作的第一個熱潮。這兩篇小說是后來所謂"傷痕文學"的代表性作品,成為文學史敘述無法繞開的名詞。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學創作,被冠以"傷痕文學"而總其成。這些作品所講述的悲情故事,觸及了被長時間的階級斗爭和政治運動所摧殘的人間親情,喚醒已經厭倦了緊張斗爭的中國人內心感情中久遭壓抑的一面,成為此時關于思想解放和藝術民主的第一次文學嘗試。但是,由于"傷痕文學"的政治意義大于文學意義,自其問世后即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朦朧詩"("探索詩")
"朦朧詩"又稱新詩潮詩歌,是新詩潮詩歌運動的產物,因其在藝術形式上多用總體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稱作"朦朧詩"。所謂新詩潮,是指我國當代人本主義文學中的一次英雄主義詩歌思潮,這一思潮始發于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進入80年代以后,它在詩壇乃至整個文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最終給我們的當代文學史帶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變革。新詩潮用來定義一類詩歌作品和理論所傳達的一種共同思想傾向和思想潮流,是我國當代人本主義文學思潮的先聲;而"朦朧詩"則是指屬于這一思潮的一類詩歌作品,它側重描述的是這類詩歌作品的藝術特色。我國當代人本主義文學思潮是經由新詩潮而得以產生的,"朦朧詩"是它的第一批文學作品。因此,"朦朧詩"不應被看作是一個詩歌流派,而應被看作是一種文學思潮。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地下創作,到70年代末"朦朧詩"的公開發表,再到80年代初引發出的聲勢浩大的關于"朦朧詩"的論爭,便體現了這一運動的發展軌跡。
劉曉慶
她曾到過巔峰,也曾跌入低谷,但她是惟一一個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一直"紅"到今天的明星,其個人命運與時代潮流交錯摻雜,身體力行地見證著時間的進程。我們記住她的有《小花》,有《芙蓉鎮》,有《神秘的大佛》,也有她有關"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的經典論斷,更有她首當其沖"下海"經商又因稅案問題鋃鐺入獄的經歷。劉曉慶的一生都活在風口浪尖上。
鄧麗君
在很多人心目中鄧麗君是永遠難忘的女歌手,她將永遠擁有這一地位。她的歌曲最早流傳到內地來后,曾被當作靡靡之音,但其甜蜜的嗓音和極富感染力的演唱很快征服了歌迷,《甜蜜蜜》、《夜來香》、《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何日君再來》、《月亮代表我的心》、《路邊的野花不要采》是鄧麗君歌曲中流傳最廣傳唱最多的,直至現在,仍是許多人心中最溫柔的情結。
鄧麗君歌聲響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眾為鄧麗君歌聲而醉倒。1995年5月8日因氣喘病發猝逝泰國清邁,享年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