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昨天,市民李先生撥打早報熱線“舉報”:近日推出的李滄區“十大名吃”有一
道菜“紅燒綠頭鴨”,這綠頭鴨可是保護動物,怎么能隨便上餐桌食用呢?
接報料后,昨天上午,記者來到燒制這道菜的十梅庵大云閣酒家詢問。為該酒家提供綠頭鴨的禽鳴苑張寧經理解釋說,在這里吃綠頭鴨并不違法。
張寧讓記者轉告關愛野生動物的好心人,這里的綠頭鴨,是人工繁殖的品種。按照有關法律,綠頭鴨經過三代以上人工繁殖,就可以上餐桌,成為百姓的美食。
張寧介紹說,綠頭鴨俗稱野鴨子,是省二級保護動物。禽鳴苑1995年耗資萬余元從上海動物園引進了30對綠頭鴨。由于禽鳴苑的水土特別適合綠頭鴨的繁殖,所以,這些山東省二級保護動物,在這里繁衍成了一個大家族。禽鳴苑這幾年已經掌握了綠頭鴨、藍孔雀、七彩山雞等野生禽類的人工繁殖技術,而且都已經繁殖了三代以上,可以合法食用。
記者就此咨詢市森保站有關專家,專家稱,根據國家林業部門規定,包括綠頭鴨在內的54種經過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可以進行商業性經營利用。但對端上市民餐桌的野生動物,除了要符合人工繁殖三代以上的條件外,還必須要符合動物防疫、檢疫的要求。(記者
張毅民 通訊員 王樹防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