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消息
編者按今年7月以來,全省集中開展了對領導干部收送現金、有價證券的專項治理工作,堅決遏制這一不良風氣。為配合專項治理工作,作者對南充市高坪區原區委書記楊毓培收受巨額錢財案進行了獨家采訪,首次對這一大案進行全面報道。如何從中吸取教訓,防微杜漸,是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應當認真思考
的問題。
2003年9月,因大量違規調整、提拔干部、調動人員問題,楊毓培被南充市委停職。2003年10月22日,楊毓培被停職審查;11月12日,省紀委對楊實施“兩規”。辦案人員通過艱苦細致的工作,查清了楊毓培在任高坪區委書記期間,涉嫌收受巨額錢物的犯罪事實。2004年1月18日,案件移交省檢察院。
一
對于正憧憬再上一層樓、進入市級領導班子的楊毓培來說,人生的大喜大悲,較之戲劇更加急遽跌宕,更令人猝不及防。
傳言在大學畢業時,楊毓培與同窗有言:“我這人一無所長,惟有做官。”現實似乎印證了這句話。楊毓培官路暢通,從一般公務員到科長、副縣長、再到高坪區任區長。
然而,就在高坪,楊毓培遭遇了他認為人生中的兩次挫折:1999年4月,沒能順利當上高坪區委書記,而是調任營山縣委書記,雖然位置更重要,但楊毓培卻認為是“敗走麥城”;2003年9月,在以區委書記之職回歸高坪僅一年多時間,他就因大肆賣官斂財“落馬”。
對楊毓培的評價,當地人說法很多,最為集中的是兩點:專權和貪婪。
楊毓培毫不掩飾地說,作為“一把手”,自然而然是“一號”,是“老板”,要擁有絕對權力。“說了作數,定了算數,以我說的為準,以我定的為準”;“說的就是政策,必須無條件執行”。
“不準發雜音”,這是當年楊毓培在營山工作中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后來,楊毓培又把這一套移植到高坪,改變原來人事調動工作集體審批的做法,改為成立調動領導小組,自己任組長,實行“一支筆”簽字,大權獨攬,常委會只是走過場。每次討論干部,他總是先定調子,只要他認可了,常委會必須通過;如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他就馬上安排組織部的同志再匯報一次,直至通過為止。
楊毓培在干部選拔任用上實行“三不”:不經組織考察,不搞民主測評,不征求紀委意見。其間,有班子成員對他未經考察就提拔干部提出異議,被他一句話打了回去:“怎么不行?我在營山就是這樣做的!”
2003年2月12日,楊毓培主持區委常委會,一口氣調整了278名科局級干部,其中新提拔干部88人。據了解,有14人不符合任職條件。2月22日,又調整17名鄉鎮副職,其中新提拔9名,有3名不符合任職條件。如此大規模的調整干部,實屬罕見。經過對干部的重新洗牌,楊毓培既鞏固了他個人的絕對權威,又斂聚了大量錢財。
二
關于楊毓培的貪婪,早在營山已經傳開。據楊自己交代,他在營山任縣委書記時就已斂財100多萬元。
楊毓培到高坪時正是即將換屆的敏感時刻,一些人心底便躁動起來。更何況楊毓培有意識地大造聲勢,每次開會首先講換屆,并不時在言語中露些口風,儼然“我主沉浮”之勢。于是乎,求高升的,要保位的,想調好崗位的,一個個懷揣重金,粉墨登場。
這些人里面,高坪區財政局長明方貴是給楊毓培送錢最多的一個。明方貴時年45歲,一心想高升一步,進區級班子。偏偏2002年上半年高坪區的財政工作在南充排名倒數第一,楊毓培大為生氣,公開私下放出話來要擼掉明方貴的局長寶座。這一來,明方貴慌了神。
2002年9月下旬的一個晚上,明方貴提著一個黑色塑料袋來到楊家。楊毓培不在,楊妻趙秀珍接待了他。明的話很直白:“感謝楊書記和趙姐對我工作的支持和幫助,上半年財政工作沒做好,楊書記對我的批評也是應該的,今天來請趙姐給楊書記說繼續多關照,這次換屆能不能到政府(任副區長)?為了表示謝意,我送了點小意思,請轉告楊書記。”
楊毓培回家后打開塑料袋,“小意思”居然是整整20萬元現鈔。楊便不再提財政局長換人的事。明方貴懸著的一顆心暫時落了地,但仍不敢“松懈”,在11月又兩次送給楊毓培4萬元。
轉眼到了2002年底,高坪區級機關負責人面臨調整,年齡控制在46歲以內。馬上就46歲的明方貴屬于可去可留的對象,為確保留任,他于2003年1月以拜年為名再次向楊毓培奉上20萬元。這一次,連楊毓培都覺得意外,說:“國慶你已經表示過了,還搞這些名堂干啥子?”推辭不要。明方貴說:“楊書記,這是我們全家的一點心意,你放心。”于是,楊毓培又收下了。
明方貴輪番發動“重金攻勢”果然見效,換屆后如愿留任財政局長。而上任才兩年多的原交通局長因只送了楊2萬元,沒能保住位子,換屆后被調整到農工辦做主任;原龍門鎮黨委書記蔡學勝則花了15.5萬元將交通局長的位子弄到手。原老君鎮黨委書記羅文欽也花了十來萬元,將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的職位攬入懷中。
保位換位要錢,要想“進步”錢更不可少。在這里不可不提一個人,就是原區委政法委書記劉恒。這個29歲的年輕人,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從一個鎮黨委書記直接提拔進常委班子,任政法委書記兼城管辦主任。據楊毓培自己交代,前前后后,劉恒送了他十幾萬元。
楊毓培作為區委書記,平時高高在上,但也會“屈尊”為一些普通干部辦事,通常是工作調動,先后有71人之多。求他辦事的人往往是一手拿調動表,一手拿信封(一般價碼5000元),楊看一眼信封,再瞄一眼調動表,提筆就簽。簽完后,一邊說句“莫名堂”,一邊把信封塞進腰包。事后,據楊毓培交代,調的是誰、調到什么崗位都記不清了,誰送了多少錢倒是記得清楚。
楊毓培還有一筆重要進項,就是各種紅包禮金。一到春節,高坪一些單位的頭頭紛紛向楊書記“拜年”。一般的表示1000元,經濟條件好和關系特殊的則是兩三千元。
三
楊毓培的“權力磁場”充斥著銅臭污穢之氣,進入“磁場”中的人,很難獨善其身。根據紀委的調查,在高坪向楊毓培送錢的干部有68人,包括一些副縣級領導干部。尤為惡劣的是,極少數品行不端的人掌握權力后,又形成一個個同樣的“小磁場”,把這種“磁場效應”進一步擴大。
區財政局長明方貴先后10次送給楊毓培59萬元,明里對楊說是“自己的心意”,暗地卻讓手下在成都買了50多萬元的假發票沖賬報銷了事。此外,明方貴還涉嫌貪污公款和收受禮金17萬余元。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羅文欽收受禮金和涉嫌貪污公款23萬多元。
楊毓培到高坪后,一大批干部被“擼”掉了原來的位子,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楊認為這些人不是“他的人”,不跟他一條心,或者是表示得不夠。由于楊毓培在高坪營造出的這種“逆淘汰”的政治生態,使得一些有能力、想干事的干部也身不由己地卷入送錢的濁流之中。
一位干部這樣描述他送錢給楊毓培的心態:當時我任鎮黨委書記,在高坪“三百工程”工作中一直名列第一,楊一來就將我的排位由第一降到第二。后來省委評優秀黨委書記,我和劉恒同時參加考察,結果劉恒被表彰了,我卻榜上無名。朋友說,你不給楊毓培多送點錢,不僅上不去,連黨委書記也可能保不住。于是我思量再三,分兩次給楊送了5萬元。事后,楊便在市委考察組和市委組織部推薦我列入擬新進縣級領導班子人選考察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楊毓培的家屬和親戚,雖然身在高坪權力圈之外,但在楊的權力磁場效應下,同樣擁有非同尋常的能量。
楊妻趙秀珍是南充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在斂財上,趙秀珍對登門之人笑臉相迎,對所求之事滿口應允,對奉上的錢財一一笑納。也有人瞅準了,干脆走“夫人路線”,趙也毫不忌諱,直接收錢。她經常對楊吹枕邊風,叫他收了錢一定要辦事。趙還多次打著楊的名義拿一些發票到高坪區的一些單位報銷,動輒上萬元。
楊毓培將兩個妻弟、一個姨妹從企業單位調到區級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也不時給做個體老板的舅子照顧些工程。一個妻弟在外面和幾個局長喝酒喝多了,指著其中一人說:“你那個局長,我什么時候叫你不當就不當!”其囂張跋扈,令人咋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