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0月10日專電(李安定)曾幾何時,“跳槽”是一些白領階層熱衷的名詞,但對于廣大的農民工來說,有一份工作吃飽飯就不錯了,“跳槽”--那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可今年的黃金周過后,人才市場卻發生了大轉變,白領階層跳槽的不多,農民工卻大批跳槽,“挑”起老板來。
10月9
日一大早,開鍋巴廠的王老板就來到西安市紅廟坡職介所招工,王老板滿肚子的委屈,過了個黃金周,廠子里10個工人3個請辭,王老板私下里一了解,原來都到別的廠子去了,那里的工錢比這里多出100多元。據王老板講,平日里招工人都是任自己挑,工人還都聽話得很,可今年不知怎么了,工人稍有風吹草動,就跑得“無影無蹤”。記者在對西安市新城、雁塔等人才市場采訪中,也普遍發現黃金周后農民工跳槽現象多了起來。
談到農民工大批跳槽的原因,從事近15年勞務中介的西安市紅廟坡職介所的蘇女士告訴記者,原因十分復雜,但歸納起來,農民工工資水平的提高,供不應求的農民工人才市場現狀導致農民工開始考慮和實施跳槽;再者,農民工從事的職業,大多季節性很強,比如,月餅廠、飲料廠等,季節一過,農民工就必然另找工作;同時,隨著招工形勢的變化,農民工工資開始出現差異,有的差異還很大,同樣的工作,不同實力的廠子有著不同水平的工資,這也導致跳槽的發生。還有就是一些別的因素,比如工作環境差、飯食不好、不提供住宿,乃至老板娘太苛刻等,都成為農民工變換工作的理由。
由于工作機會很多,不少農民工往往采取“寧缺勿濫”的求職態度。對于職介所的工作推薦,雖然無論工資水平,還是工作環境都較往年大幅提高和改善,但不少人還是寧愿再等一等,也許還有更好的工作出現。以普工為例,2003年工資300元就很不錯了,而今年400元都很普遍,有時管吃管住,還找不到人。
(完)
特約編輯 徐新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