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發展潮流,滿足整個社會對高級技工人才的需求,近日,山東省有了第一家技師學院——山東技師學院。說起技工,近幾年在人才市場上可謂是“搶手貨”。正因為得到如此寵愛,許多技校,特別是民辦技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那么,企業對這些技校培養出的學生都滿意嗎?這些技校在發展中還存在哪
些困難和問題?
企業:聘用與培養的尷尬
“現在我們單位聘用的這幾個技術工,是從速成班里畢業的,工作起來,熟練程度都不夠。這年頭,熟練工、高級技工真急缺。”某公司一位生產科的主任告訴記者。
正因為社會急需各種技工人才,一下子“冒出”許多技工速成培訓班。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有些學校的基本培訓設施很不完善,卻打著“培養高級技工”的牌子,因為是短期培訓,大多數時間上理論課,很少具體操作實踐,真正到單位后,就很容易暴露出笨手笨腳、操作生疏的毛病。許多企業與技校簽訂“訂單式”人才培訓合同,但是走出校門的技工的工作表現大部分讓他們不滿意。既然聘用人才這么困難,為何不自己培養技工?
山東某機床廠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每一年他們廠都要招收十多名學徒工,雖然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但企業在學校和社會上無法招到熟練技工的情況下,只好自己花成本培養技術工人。據了解,目前培養一個技工最短也要半年時間,而從一名初級工成為高級工,一般需要8至9年的時間。很多企業不敢嘗試用長時間和大量資金去培養一個高級工,因為技工的短缺,讓他們時時擔心辛苦培養起來的人才被別的企業高薪聘走。為此,不少企業想出了讓工人與工廠簽訂5年或更長的勞動合同,以此預防中高級技工跳槽。
技校:輸送與招生的矛盾
“我們這個專業今年夏季招生任務還沒有完成一半呢
很多企業很滿意我校的學生,但是我們卻常常出現招不滿的現象。”山東菏澤汽運技校的汽車維修專業的陳老師無奈地對記者說。
畢業后容易找工作,又可以拿高工資,但是為什么很多人還不愿意來學呢
陳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的年輕人太要面子,而進行汽車維修的工人整天是滿身的油漬,是不能穿好衣服的,即使是大暑天也只能穿著厚實的工作服工作。年輕人很難容忍自己臟兮兮的樣子,怕被人說成民工,所以很多人寧愿去超市、服裝專賣店或商場站柜臺拿很少的工資,也不愿意做技術工人。
陳老師還告訴記者,每年的七八月份是他最忙的時候,因為這段時間是中學畢業生面臨是否升學問題,而教育部門管理的職業中專、職業高中、高職等學校都紛紛爭搶生源,技校也不甘示弱,真可以稱得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此外,教育部門在統計升學率時只認學歷教育,初中生上普通高中、職業中專才計入升學率,上技校則不算,這樣使得技校的生源少之又少。同時,為提高自己學校的升學率,有些學校和老師竟阻止學生報考技工學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校的招生。
據了解,山東濟南市商業技工學校2004年招生簡章上加了一個醒目的“特別提示”
根據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每個學生都有選擇學校和填報志愿的自由。記者從有關招生負責人處了解到,一些中學為了自身利益,只允許學生報考當地職專。為了應對這種明顯的行業和地方保護主義,學校不得已通過這種方式提醒學生和家長。
切實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一邊是上百萬大學畢業生為找工作發愁,一邊是許多企業因找不到高級技工而發愁。有關人士指出,全國人才市場出現的這種“技工荒”是直接對多年來持續不變的教育和就業觀念提出的挑戰。
據了解,山東每年大約需要技術工人40萬人,而缺口竟在30萬人以上。山東是一個人口大省,每年初中畢業生在180萬人左右,上大學的只有16%,因此發展職業教育潛力巨大。但是從目前情況看,許多人對培養技工還重視不夠,鄙視技術工作,不愿當工人的陳舊觀念在社會上還有較大影響。
還需要關注的是,現有高級技工多數年齡比較偏大,青年技工還沒有成熟,不少企業面臨技師、高級技術工斷檔斷層的現象,而年輕技工因為工作經驗不足,很少能勝任高級技術工的工作。同時,圍繞技工人才的培養使用,有些政策措施還跟不上,技術工人的工資待遇和技能水平存在著脫節現象,沒有真正形成培養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機制。因此各級勞動部門和其他有關方面應花更大氣力,切實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
記者 趙秋麗 通訊員 張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