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今年6月17日工人日報發了《大學生,為何難走進國企?》的報道后,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單位和個人紛紛來電來信,就此問題發表個人的看法和觀點,并希望本刊能繼續關注這一問題,刊登一些能幫助大學生走進國企的良策實招,幫助大學生進一步了解國企,順利走進國企。今天本版刊登的這篇文章,就
從應聘的筆試、面試、交談等具體環節談了作者及專家的一些建議,期望能對大學生走進國企有所幫助。 筆者認為,如果應屆畢業生能事先了解國企的招人思路,做到知己知彼,那么走進國企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國企喜好:重成績更重“忠誠度”
某人力資源公司的資深顧問介紹,國企不僅注重應聘畢業生在校成績優秀,而且希望學生在校的各項表現均為“優等”。現在,許多求賢若渴的國企已向外企看齊,每逢年末畢業生就業高峰期間,直接去國內名牌高校覓才,他們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向學校索取綜合學分成績排名在前的畢業生名單,以供挑選。 某國有大型鋼鐵企業這樣表明自己的招聘原則:我們不會盲目追求高學歷,因為要求高學歷所帶來的后果就是企業的“人才高消費”。據了解,該企業每年要招進180多名人才,其中有本科生、?粕写T士、博士,還有技校生。所招人才的學習成績在應聘者中都是頂尖的。另外,這家國企還非常注重求職者在試用期和基層鍛煉期的表現:“我們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培養人才,但不歡迎那些把企業當作跳板的人。”資深顧問說,關注應聘者對企業的忠誠度,是國企對應屆畢業生的普遍要求。
專家支招一:筆試要全力以赴
目前一些大型國企已參照外企做法,通常在面試之前會安排一輪或多輪筆試。筆試內容大多為文學、數學、邏輯、智力和時事。參加這種題量、信息量都極大的筆試之前,畢業生應先復習一下古代的名句、高中數學里的數列問題,再瀏覽最近一個月內發生的時事新聞,當然最好再看幾本智力測驗的書,這樣通過筆試的概率會比較大。 特別需注意的是,試卷上面的字跡一定要清楚美觀,通過此關順利進入面試,你進國企就基本成功了80%。在國企,通常5個人參加面試可以留下3個。而在外企,則可能10個人只能留下1個,甚至1個都不留。
專家支招二:面試要穩而內斂
相對外企形式繁多的面試,國企的面試基本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通常是多位面試官對一個應聘者,很容易讓應聘者應接不暇,顧此失彼。此時,就需要有穩定的心態作為支撐。在國企的面試中,基本不會遇到全部講英語的場面,但回答問題時以普通話為宜。 國企面試問題的特點是“走極端”。比如,開場時通常讓人感覺很輕松,問應聘者是否獨生子女,家里有幾口人,住什么地方,喜歡干什么等;然后話題急轉,直指“關鍵問題”,問應聘者對業務知識了解多少,對一些業務問題如何解決,怎樣把工作做得更好等等?梢哉f,最簡單的和高難度的問題穿插提出,對此應聘者要做好思想準備。另外,國企一般不喜歡發表意見太過尖銳的應聘者,畢業生回答提問時應適當“收斂”一些。
專家支招三:交談要“鑒貌辨色”
如前所述,國企更關注應聘者對企業是否忠誠、政治上是否上進、能否遵守規章制度、是否樂于付出等方面。國企人事主管大多年長,如果他在應聘者身上找到自己子女的影子,或覺得應聘者像當年剛參加工作的自己,那么錄取的概率當然會大大增加。怎樣才能找到“共同語言”,就看應聘者能否“見風使舵”了。比如,對于“進入本公司后,你首先應該做到的是什么”這一問題,國企面試官最希望聽到的是“遵守公司制度”。至于興趣愛好,國企面試官一般希望應聘者精于書法、圍棋、民歌等“傳統項目”。 說到底,應聘者應迅速判斷面試官的年齡、文化背景與價值取向等,“鑒貌辨色”,才能“投其所好”。
專家支招四:談薪忌“錙珠必較”
國企面試官問及應聘者的薪資要求時,切忌提出過高要求。一般而言,目前對于應屆畢業生而言,1000元上下較適宜,因為多數國企開出的月薪數額屬于稅后工資數額,這個數字還是比較符合“市場行情”的。 假如畢業生提出的月薪數額過高,即使國企礙于一時之困愿意如數支付,其心中卻難免“心存芥蒂”,這對應聘者今后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未必有利。 當然,如果某些國企說明其給出的1000元是稅前月薪,而應聘者又認為確實太低,那也完全可以當面拒絕。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