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國慶長假期間,杭州西子湖畔游人如織,西泠橋頭兩處重建的名人墓地格外引人注目,一處墓主是打虎英雄武松,另一處的墓主則是南朝名妓蘇小小。西泠橋是西湖邊一個看風景的要點。西泠橋西北側橋腳邊,渾圓如饅頭的蘇小小墓位于一座六角攢尖亭內,亭柱上刻著國內十余位著名書法家書寫的12副楹聯,是西湖景區
中柱聯最多的亭子——慕才亭。復建的蘇小小墓亭顯然引起了游客的更大興趣,一些游客甚至把“慕才亭”當成“摸財亭”,連日來墓冢不僅被游人摸得發亮,而且上面集滿了亮閃閃的硬幣。
與蘇小小墓亭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杭州市民復修蘇小小墓的反映,街談巷議、網上口水大戰從應不應復修蘇小小墓轉移到蘇小小故事是否尊重婦女文化、修蘇小小墓是否代表政府宣揚腐朽文化等等,演化成為一場文化思考。
市民上書請復建蘇小小墓亭
相傳蘇小小為1500多年前南齊錢塘名妓,才貌出眾,名重一時。有傳說因疾19歲早夭的蘇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橋畔。西湖邊不僅留下了她“中國茶花女”式的凄美的愛情傳說,還有“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的大膽奔放的愛情表白。千百年來,蘇小小備受文人騷客的推崇,為她留下詩文、小說和戲曲甚多。清代袁枚,更把“錢塘蘇小是鄉親”鐫刻在隨身攜帶的印章上。據說,南宋時其墓仍在,后幾經毀建,于1964年底墓亭平毀。
今年5月,王水福等兩名浙江省人大代表致信杭州市委主要領導,要求重新修建蘇小小墓、武松墓的建議得到一些市民附議。最早參與附議的浙江省作協黨委書記黃亞洲說,重建蘇小小的墓亭文化價值主要在于一是通過它能向人們傳達兩性間愛情至上的價值理想,意義通達古今;二是蘇小小傳說是西湖歷史人文的一部分,為全面了解西湖所不能少。
市政協邀請省市歷史、旅游、文化、文物等方面的專家和熱心市民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題論證。結論是,蘇小小墓是西湖一處珍貴的歷史人文景觀和旅游文化資源,也是杭州打造愛情之都的一處懷古思今的場所。因此在實施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程時,趁西泠橋整修之機,重修蘇小小墓。為此一些熱情的市民還專門從家中找出了當年老照片中蘇小小墓的樣子。
蘇小小代表的是色情文化嗎?
并不是所有市民都對蘇小小抱有熱情。從蘇小小墓旁走過的杭州胡女士,一把拉開了也想往這西湖新景湊湊熱鬧的11歲女兒,“格么個妓女墓激發人的啥花頭呢?”
更激烈的是出現在網絡上的一些強烈反對聲,一署名“銀川騎”的網民堅決地說,“西湖邊的每一個文化景點,都在影響著來西湖游玩的青少年……在杭州西泠橋這么個重要風景旅游熱點,重造歌妓假墳,實在是杭州園林建設的一大敗筆,不能不認為是大倒退,成了腐朽文化的代表。……讓窮人家的女孩子陪富豪貪官飲酒作樂的歌妓文化不是進步文化,不是尊重婦女的文化,不值得新中國的青少年崇拜仰慕……她所謂的愛情也是一種妓女的愛情、一種格調低下的追求個人幸福,不值得今天已經自由戀愛、婚姻自主的男女青年羨慕和學習”。網名“飛鴻踏雪泥”認為“蘇小小作為古代色情行業、狎妓文化的代表”,政府不應該“一方面旗幟鮮明開展掃黃活動時,另一方面卻公開把玩古代的色情文化”。更有記者火藥味十足地質問杭州市政府,“為婊子立牌,究竟想宣揚什么?”。
對此類論點,浙江傳媒學院一位教授不以為然,他認為論者一則過于偏激,并在話語中透露出政治時代的習慣思維模式;二則對歷史與文化都缺少冷靜與學術的審視分析。“其實重建蘇小小墓也就增加了西湖的歷史趣聞罷了,本身并不可能有太宏大的文化價值指義。”他不同意把蘇小小看作色情文化代表的理解,除了古今對妓的概念差異外,還有一點就是在中國古代的獨特語境中,畸形文化使絕大多數婦女屈從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價值觀時,倒恰恰是蘇小小這樣特殊的女性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追求才藝、愛情和自我的自由可能,而且獲得了一定的文化素養和自我意識。
西湖造座假墓是否必要?
與純粹的文化價值之爭不同,一部分反對復修蘇小小墓的人,把矛頭指向景區建設的規劃思路。一位網友夸張地說“與鬼為鄰啦,杭州市民真可憐,我都不敢到西湖邊去。”但好好的一個風景點,為什么搞這么多墳墓在那里?這個問題的確代表了很多人的另一種文化疑慮。
在西湖邊,現在廣為人知的就有岳飛、秋瑾、于謙、章太炎、張蒼水、蓋叫天等古今人等真真假假的墓。對于新建的兩墓主人,當地媒體記者在墓前隨機詢問了10名游客,武松打虎的事跡可謂膾炙人口,而知道蘇小小事跡的只有3名本地游客,更多的外地游客不太清楚。
近年杭州市政府花大氣力對西湖周邊街道和景區進行規劃改造,但在景點設計上支持者與反對者都不少。熟悉蘇小小傳說的秦先生說:“我覺得西湖充滿女性的氣息,所以蘇小小安葬在湖邊是很合適的。”在杭州某房地產公司工作的方小姐則說,“西湖邊已經有的墓,無論真假,有的本身也有一定年頭,比如岳墳等,多年來人們都習慣地把它們當成了西湖一部分了,有很深的感情。可是新建的墓明知是假的,就沒多大意思——突然出現在自然風光本來就很好的湖邊,看起來也很突兀的、怪怪的。”而一位廣東游客則認為墓地應該是個清靜之地,“但作為風景、特別是把它作為一個景點來規劃、營造,我覺得不妥。”
爭議歸爭議,蘇小小墓亭已立于湖畔,隔著西泠橋那端,有清末革命女俠秋瑾的紀念雕像與之相望。觀景望湖,聯想西湖時而涌動歷史女性之爭,倒別有一番趣味在心頭。(張曉芽)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