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考研報名者并沒有認真閱讀誠信承諾書的內容,只是為了報名而點擊“接受”。鄭啟文 攝
200
5年研究生考試的報名工作正在進行中,今年教育部首次規定考研實行網上報名,并要求每個考生必須在網上簽訂一份電子版的“誠信考試承諾書”。但記者連日來在廣州地區各高校采訪發現,九成以上的考生對該承諾書置若罔聞,為報名而走程序選擇“接受”,內容則幾乎不看。在他們眼中,如此嚴肅的事情不過是“形同虛設”的擺設而已。對于大學生的反映專家們不無擔憂,他們認為教育部的作法非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會引起學生厭惡情緒的增長,甚至“適得其反”。更有專家對大學生缺失“規則意識”表示擔憂。
記者調查 九成報名考研者 不知曾簽承諾書
連日來,不少明年要考研的考生登錄網站進行網上報名?忌鷪竺,網站會自動彈出一系列考試規則,要求考生閱讀,在所有規則之后,是一份電子版的“報考碩士研究生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記者看到,這份承諾書完全是格式化的,每個考生只要點擊“接受”便可進入下一步報考程序,如果點擊“拒絕”,將會自動退出報名系統。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考生對于這份“承諾書”置若罔聞,很少看完全文的,有的已報名的考生竟不知有“誠信考試承諾書”一事。
調查:考生只顧點擊不看承諾書
在中山大學某學生宿舍門口,記者就碰到了考研的大四學生阿明,他是9月25日上網預報名的,當記者問他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有何感想時,他竟然吃驚地反問:“有這樣的承諾書嗎?我都報完了,怎么沒看到啊?”記者只得隨他來到宿舍,并指點他上網看完了協議內容。
記者隨后對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廣州地區其他高校進行了隨機調查,接受調查的20名考研學生中,竟然有18人不知道有承諾書;有16名學生表示,在報名時看到了承諾書,隨即便點擊了“接受”,并未看全文。只有一兩個同學表示“大概掃了一眼”。如果以此概率推算,有超過九成的考研學生不知誠信承諾書的內容。
態度:網上承諾純粹走形式
中山大學大四學生阿明和華南農業大學外語系大四學生小陳認為,如今網上簽訂協議的事太多了,注冊一個郵箱申請一個網頁,都要簽電子協議,人們對于這些協議都司空見慣了,所以考研報名時,遇到這種狀況,自然是閉著眼睛點擊“接受”就行。換言之,不“接受”也不行呀。那豈不是連報名資格都沒有。網上誠信協議顯然是流于形式,對于真正想作弊的學生來說,根本起不到絲毫約束作用。
更多的學生表示,從小到大都被要求“遵守考試規則”,關于考試的誠信教育絕不是簽一次承諾書就能發揮作用的。有的學生還質疑,將簽訂電子版的協議書與申請報名考試的資格相掛鉤,此做法是否不夠嚴肅?
也有學生說出了不得已的苦衷:網上報名時間很緊,網絡時常會塞車,稍有耽擱,系統就會自動退出,又要重新操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將所有考試規則都一一仔細閱讀,至少需要半小時,這是報名者很難接受的。
正方 大學生缺規則意識承諾書具道德約束
對于網上簽定誠信承諾書的做法,廣州眾多高校研究生招生辦的負責人則多持贊同意見。
承諾書有道德約束力
這些招生辦負責人認為,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的簽定,將對考生有一定的道德約束力,他們必須知道,作為一名考生,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從而在報考過程中,意識到自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是作為考生的最基本的要求;意識到如有違法、違規、違紀和弄虛作假行為,將會受到嚴肅處理?荚嚥块T將這樣的處罰規定,羅列在網上報名的首頁上,并要求每個考生必須去閱讀,這本身體現了教育部門對考紀的重視,比起以往把考場舞弊的處罰規定貼在墻壁上的方式要有效得多。
然而,這些負責人也對大學生們出現的這種“置若罔聞”的態度,表示擔憂,認為這體現出現今大學生規則意識的缺失。簽了協議書,就表明你接受了一份責任,它的效果是雙方面的約束,但更多的是一種道德行為的約束,大學生的輕易做法,顯然是放棄了自己的權力,這是不可取的。
警醒作用應受到肯定
暨南大學法學院法學系副教授梁森宏也表示,社會誠信問題缺失已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教育部門通過程序做法以期達到對學生“誠信應考”的教育目的,本無可厚非,雖然不一定保證能制止不良現象的發生,但至少對大學生起到警醒和預先約束的作用。只是這種作法在技術處理上還有待完善,最好增加選擇內容,如“接受”與“可能接受”等,這樣才不致于流于形式。
反方 “鼠標確認”太輕率“畫蛇添足”走形式
然而,一些法律和社會界人士對此也提出了不同觀點,有些人認為此舉是“畫蛇添足”,甚至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如此格式合同不合法理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碩士張先生:這種網上簽署的“誠信考試承諾書”類似于合同法中的格式合同,不管接受者同不同意,都必須接受,就好象注冊網上個人郵箱一樣。從法理上分析,這樣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但由于這些條款不會給接受者帶來任何不利因素,因此也就無人去顧及。而從合同條款本身來說,這些非實質性的條款規定顯然是多余的。就大學生本身而言,不接受并不代表他不講誠信,反之,接受了也不代表他就不會在考場上違規。
現場簽名好過網上點擊
廣東省政協委員年海:網上簽訂誠信承諾書的作法顯然是“畫蛇添足”,考生只有被動接受才能報名,否則就不能繼續報名流程,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一個企圖作弊的考生絕不會因為接受了這份形式上的承諾書,就會改變自己的作法。如果從教育目的出發,教育部門可以采取現場簽名確認的方式也許比電子版的隨意點擊“接受”要更有效。
警示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另有一些社會專家表示,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情,是對考生誠信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將如此嚴肅、鄭重的事情,建立在“鼠標確認”這樣輕率的作法上,顯然是對考試制度本身的不負責任,說得嚴重些,就是對考規考紀的褻瀆。這樣的做法,非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適得其反”,讓學生對于考風考紀淡然視之。另外,現在大學生都提倡“主權”意識,如此硬性接受的做法會引起學生的厭惡情緒,建議有關部門能夠對此做法進行改革。
報考碩士研究生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
我是參加200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的考生,我已閱讀并了解了《2005年全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考場規則》、《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等有關報考規定,經認真考慮,鄭重承諾以下事項:
1.保證報名時所提交的報考信息和證件真實、準確。如有虛假信息和作假行為,本人承擔一切后果。
2.自覺服從考試組織管理部門的統一安排,接受監考人員的檢查、監督和管理。
3.保證在考試中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國家有關研究生招生考試法規、考試紀律和考場規則。如有違法、違紀、違規行為,自愿服從監考人員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所作出的處罰決定,接受處罰。
編輯點評 網上承諾難把誠信關
李 龍
今年考研網上報名要過一個“誠信關”,就是考生首先要簽一個“誠信考試承諾書”,然而對于這個電子版的誠信協議,絕大多數考生僅把它視為報名的一個機械流程,只是用鼠標被動地點擊接受。有人認為考生如此“置若罔聞”誠信協議,表明了當下大學生規則意識的嚴重缺失。然而筆者認為用一個近乎機械的、帶有強迫性的鼠標確認方式來保證誠信的美德,不免有流于形式之惑,而且此舉能否起到道德約束的作用也值得懷疑。
誠信本是做人的準則,作為一個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大學生,誠信應試也是最起碼的要求。出臺此規定的人可能認為現在社會誠信普遍存在問題,參加研究生考試的考生中也會有缺乏誠信的人存在,因而在報名時就把好誠信關,這是精英教育應該做的。
規則的制定者其意圖是好的,誠信承諾書的內容也不存在問題,但一個電子版的誠信承諾具有多大的感召力和約束力,它是否就能喚起考生們的誠信品德,這本身就讓人懷疑。何況把誠信作為一個報名程序上的要求,帶有強迫性地讓人接受,似乎也有違誠信的本意。事實上,即便考生點擊接受了誠信承諾,也不能保證他們做到誠信應試,該作弊的依然會作弊。與此同理,即使沒有這個承諾協議,那些遵紀守法的考生也還會誠信應試的。
如此說來,這個所謂的誠信承諾書就有流于形式之嫌了。事實也確實如此,近九成的考生根本就沒有瀏覽承諾書的內容,有的甚至報完名后都不知道今年還有這么個要求,這恐怕讓出臺此規定的人大大失望。讓考生做到誠信應試,指望一個既沒有法律約束力,也沒有道德約束力的網絡版“誠信關”,與其說是考生規則意識的缺失,還不如說是規則制定者對規則的錯位期待。
特約編輯 徐新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