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島保稅區首屆中國國際建筑材料網絡營銷博覽會說起 為什么說“電子商務呼喚真正的商人”,因為多年來,中國網絡的“玩家”多是以網絡技術見長的“技術人”,傳統的企業家和商人,并未成為主體。從根本上來說,這有點是本末倒置,因為網絡和技術只不過是一種交易
的手段和服務的方式。 現在看,情況有了新的變化,經過幾年的攪拌和沉淀,一些真正有志于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開始浮出水面,并開始有了真正的交易,盡管其規模還在起步階段,其方式也正在磨合,比如近日在青島保稅區“天悅建材城”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建筑材料網絡營銷博覽會暨2004中國國際建材跨國采購與電子商務應用論壇”,便是一例。據了解,這個博覽會不僅有“虛”的網絡,也有建筑面積數萬平方米的永久性展館和網絡服務硬件、軟件及配套的生活服務設施。參與論壇的國內電子商務行業的專家學者,如國務院信息辦推廣應用組組長趙小凡、商務部信息化司司長王新培、建設部科技司副司長張慶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宋玲、中國信息協會常務副會長高新民及建材行業的專家等一致認為,這一博覽會突破傳統展會模式,以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兩相結合,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三位一體,國際供應網絡和國內營銷網絡雙向互動,實現集中采購、直銷產品、便利客戶,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是一種很有前景和競爭優勢的形式,為我國電子商務由理論向實踐的推進,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為中國建材行業整合中小企業資源,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條件下占據市場主動權,與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展開競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這一電子商務的形式,開始由幾年前的設想,變為現實,不僅吸引40個國家和地區的3600多家建材廠商共計24大類16000多種產品在天悅網站上參展,其中還有68家建材廠商推出300多種精品參加實體展示。如意大利19家中小廠商聯合起來,組成意大利建筑材料商會參展團,展出面積2008平方米。一些交易也開始展開,據了解,到博覽會舉辦期間,合同金額已達3000萬美元,僅木材和石材的合同金額就達2000萬美元;其中意向協議金額達4000萬美元。這一進展,為這一新的交易方式開了個好頭,為在青島保稅區打造一個有影響的“國際建材沙龍”開了個好頭。正如趙小凡所說:起步階段,不求轟轟烈烈,只要有實質性進展,就是成功。
據了解,這種交易形式,同樣的國際品牌,用戶將比其他采購方式省卻30%-40%甚至更高的成本。而具有世界一流港口和物流條件的青島保稅區,恰恰是具備任何規模交易的場所。這就是這一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天悅公司矢志不移地要把生意做下去的根本原因。
參加論壇的專家學者認為,跨國采購和電子商務不是新課題,而是老課題;不是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與其坐而論道,不如官、學、商一起根據已有跨國采購和電子商務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國情,闖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跨國采購道路。
這正是此次博覽會和論壇的真正意義。
這種國內首次的“一會一壇”的進程表明,電子商務正在回歸本質,即由商貿業和物流業外行的“吸引眼球”為主,變為商貿企業和商人為主體的商貿實踐。正是因為這些實質性的變化,催生著電子商務有關法律的加緊制定,其中的“電子簽名法”已經全國人大通過,并將于明年3月正式實施。
當然,這一進程也表明,無論如何,電子商務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它的發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要一步一步地來,需要企業、商人們為此做出更多的實際性的努力,而不只是紙上談兵。同樣,它也需要一種市場環境,尤其是規范的、誠信的、有強大法律體系支撐的電子商務環境。
從這一角度來說,我們不能對正在進行頑強探索的企業的成長提出過高的要求,而是要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要做更多的服務和扶持。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