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增加值、銷售收入、利潤總額這三項重要的工業經濟指標占全市的比重均達到六成以上———市統計局提供的今年前三季度的有關資料表明,隨著企業改制步伐的加快和“三資”企業投資的增加,今年以來,我市“三資”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生產
、銷售和經濟效益大增,占全市的比重越來越大,目前已替代過去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主力軍地位,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據市統計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三資”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78.3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8.1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1.47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股份制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61.11億元,同比增長32.7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6.1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三資”工業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590.9億元,同比增長35.2%;實現利潤總額17.15億元,同比增長1.28倍。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股份制工業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886.9億元,同比增長29.3%;實現利潤總額25.37億元,同比增長19.7%,
截至今年9月末,我市“三資”工業企業和股份制工業企業的單位數已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81.5%。今年前三季度,這兩大經濟類型企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439.49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9.71%;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477.8億元,占全市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63.8%;實現利潤總額42.52億元,占全市利潤總額的比重達到62.3%,均比去年同期所占比重提高。(本報記者
劉芳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