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28日專電(記者 仇逸)
“不當著患者的面討論病情,不直呼病人床號,不暴露病人隱私,向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一種新穎的醫學倫理查房正在上海悄然推廣,它所帶來的變化成為緩解或化解醫患糾紛的契機。
醫學倫理查房,是由醫學倫理專家
、法律界人士、社會人士和醫務人員組成倫理委員會,對醫療行為進行審查,對醫院的審查內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是否保護患者隱私,二是是否落實患者知情權,三是是否平等對待所有患者。
記者在最早實施倫理查房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獲悉,一開始醫院設立倫理委員會,是以討論、審批新藥臨床試驗方案為主要工作。后來,倫理學專家樊民勝提出,開展倫理查房,促進臨床醫療護理時對患者權益的保護,這一倡議得到了倫理委員會和院方的一致同意。
推行“醫學倫理查房”后,曙光醫院在醫療服務中打破了許多不變的“慣例”。例如過去,帶教醫生查房時往往在患者床邊講解和分析病情,很少考慮患者的感受。如今,帶教老師只在病房介紹患者的病史,進行必要的檢查示教,然后回到示教室再作詳細的病情分析。醫生、護士在查房和治療時,會為患者添置一個遮蔽的屏風;床頭卡上不注明病情診斷內容;改變直呼患者床號的做法,稱患者為“老王”“張老師”等。醫院黨委書記朱抗美說:“倫理查房帶來的是醫院人性化的服務,一種和諧、相互理解的氛圍帶來的是醫患的雙贏。”
上海已經有瑞金醫院等12家醫院設立了倫理委員會,市衛生行政部門表示:今年起,將在全市醫療機構中逐步推廣“醫學倫理查房”,促進醫患的溝通和醫療機構的精神文明工作。
特約編輯:STREAM
[天天健康]
[保健養生] [心理人生] [美容健身] [性福同行] [李博士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