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研究和部署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長期性、根本性的建設,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國家的長治久安和黨的生死存亡。組織部門作為黨委的重要職能部門,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方面肩負重任,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全會精神,進一步增強執政意
識,把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落實到組織工作的各個方面,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一、把執政能力建設同思想政治建設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執政素養
思想政治建設是執政能力建設的靈魂,理論素養是其他能力的基礎。因此,組織部門要繼續把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教育干部作為加強黨執政能力建設的首要任務,進一步抓好各級領導干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抓好科學發展觀和執政能力建設的學習教育,使各級領導干部明確黨的執政方向、執政理念,增強執政意識,提高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水平,提高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圍繞提高執政能力,做好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不斷提高領導干部領導發展的能力、穩定的能力、改革的能力、民主的能力、法制的能力。
二、把執政能力建設同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結合起來,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執政隊伍
黨的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是黨的方針政策的推動者、執行者,是黨執政的主體。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關鍵是要把這支隊伍建設好,重點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用人標準方面,要探索建立符合執政能力要求的具體用人標準,大力選拔任用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能人,使干部隊伍始終由具備各種能力、能夠推動事業發展的人才組成。二是在班子配置方面,要研究優化領導班子能力結構的方法,以選好、配強黨政正職為重點,合理配置各級領導班子,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三是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要進一步完善選賢任能的機制,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四是在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方面,要加大推優的力度,建設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堪當重任的后備干部隊伍。
三、把執政能力建設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夯實黨執政的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黨執政的基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在農村,以“三級聯創”活動為總抓手,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大力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努力構建黨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在社區,適應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積極探索為社區居民服務的領導體制、運行機制和服務載體,不斷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在企業,針對所有制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的新形勢,適時調整企業黨組織的設置,理順隸屬關系,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徑,做好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工作;在機關,進一步深化“五項工程”和建設“四型機關”活動,積極推進黨政機關施政理念、施政方式和施政作風的創新,切實提高機關效能。
四、把執政能力建設同黨的作風建設結合起來,努力樹立良好的執政形象
古今中外的政黨歷史證明,執政黨的作風和形象,關乎民心向背。只有毫不松懈地加強作風建設,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執政能力才會不斷提高,黨的執政地位才會不斷增強。加強作風建設,就要使各級領導干部樹立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的為民、務實、清廉的執政形象。樹立為民的執政形象,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樹立務實的執政形象,就要求通過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考核標準和獎懲制度,使勤政為民、求真務實的干部得到褒獎,使好大喜功、弄虛作假的干部受到懲戒,在廣大干部中形成勤政為民、踏實苦干的濃厚風氣;樹立“清廉”的執政形象,就要求對領導干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健全和完善干部管理監督機制,切實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
五、把執政能力建設同黨的制度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體制和機制
黨的體制和機制決定了黨執政功能的實現程度。體制和機制不科學,就會降低執政效率,加大執政成本,影響黨執政能力的發揮。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對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機制已作了明確部署。下一步,我們要按照要求,逐步組織實施。一是在進一步明確界定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各自職能的基礎上,加大黨政領導班子交叉任職的比例,逐步減少副書記的職數,減少人大、政協領導班子的職數;二是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以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的委員會制度為重點,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愿的黨內民主制度;三是完善各級班子議事、決策規則,加強集體領導的程序化建設,廣泛推行重大決策征求意見、重大事項公示、社會聽證、專家咨詢等做法,建立健全領導、專家和群眾相結合的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