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日報(記者唐迎春,通訊員吳遠團)
一位63歲的退休教師來信說,他曾患過腔隙性腦梗塞,經過治療,基本上痊愈,沒有留下后遺癥,腦梗塞復發,現在基本上已經康復,唯有行走障礙一直持續。盡管藥物治療、飲食保健、運動療法三管齊下,其他癥狀得以克服,行走狀態雖然不斷變化,時好時壞,總的趨勢是日益加
重,走路越來越吃力了,任其下去,勢必癱瘓。現在每天去公園運動,但不得要領,他想知道有什么辦法可以延緩或避免癱瘓的進程?廣東省中醫院神經一科副主任醫師陳紅霞說,腦梗之后如何避免癱瘓,這是每一個腦中風病人要引起高度注意的問題。
前半年每周復診一次
廣東省中醫院神經一科副主任醫師陳紅霞介紹說,腦梗病人出院時,大部分人是在未完全康復的狀態下走的,有的人甚至是躺著走的,回家后一定要進行中西醫結合的康復訓練。陳醫生說,要吃中藥,針對肝盛不足,臟腑虧虛,主要是補肝腎,補氣血,活血化淤,此類中藥最好吃三個月;要做運動治療,不能自己動的,需要家人幫助,要活動每一個僵硬的關節,能夠自己動的,前半年的主動運動最為重要,每一個腦梗病人,梗塞的部位不同,要做的運動也不同,必須在醫生或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因此,有條件的病人,前半年,每周至少要回一次醫院復診,同時也可配合針炙、理療等康復手段。
“如果超過6個月,腦梗留下的后遺癥就沒有什么好辦法了,如果前6個月內康復訓練得當,藥物、運動、針灸、理療缺一不可,80%腦梗病人可以恢復到正常”,陳醫生說,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必須要醫生設計運動方案
從廣東省中醫院的情況來看,腦梗病人出院后吃藥的復診率,其他治療基本沒有。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腦中風病人在門診復診的為零。
最要引起注意的是,病人自己設計運動,錯誤作為。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符文彬說,不同部位的腦梗塞對運動要求都不一樣,譬如腦干梗塞的,運動要注意體位,否則腦的供血不好,一運動,頭暈會加重,本來是自我康復運動,體位不當反而適得其反。再譬如大腦半球梗塞的,本身又有心血管病基礎,運動既要注意腦又要注意心臟,否則也是適得其反。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腦梗病人不懂得這一點。
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陳紅霞說,腦梗病人肢體僵硬,上肢本應練伸直、展開,下肢走路如劃圈,應練髖關節、膝關節、腕關節,練到能夠自由支配,患者出院后自己亂練,半年后,留下了種種后遺癥,走路姿勢異常,肩關節脫位,肌肉萎縮等。“腦梗病人的運動康復應在醫生或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陳紅霞說。
另一部分人是出院后任其自然,自身能恢復到什么狀態就是什么狀態。這部分人年齡相對大一點,本人及家人要求不高,能歪歪斜斜走,或者能坐在輪椅上就行了。
要防止腦中風復發
廣東省中醫院醫生介紹說,腦中風的復發率很高,約有1/3的中風患者在5年內可復發。一年內復發者約28%~30%,二年內復發占25%,3~5年內復發者占16%,五年以上占29%。從復發次數來看,一次者占74%,兩次占22%,三次以上極少見。腦中風一旦復發,病情更兇險。因此,要防止中風引起的癱瘓或其它殘障,必須做好腦中風后的二級預防,注意中風的先兆。
特約編輯:LUCKY
[天天健康]
[保健養生] [心理人生] [美容健身] [性福同行] [李博士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