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1月2日專電(記者朱旭東)
毋庸置疑,當前的醫患關系,根本無法用“平和”“融洽”來形容。很多一線的醫護人員呼吁:在當前醫患關系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需要雙方進行積極溝通,相互理解、信任,才能更好地施行“情感療法”。
南京市兒童醫院黨委書記金福年認為,良好的醫德和高超的醫技是支撐“情感療法”的基礎,但“情感療法”的“療效”還取決于患者的信任與否。作為病人來講,要尊重和相信醫生,并積極配合醫生,但就目前的醫患關系而言,這一點有難度。而醫生也普遍存在一種心理障礙
:上門診的每個醫生平均一天看三、五十號病人,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手不停、嘴不停,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即使這樣,不少醫生
一不小心還成為患者的投訴對象,如何讓他們去對患者施行“情感療法”?
江蘇省人民醫院門診部副主任占伊揚認為,目前醫患關系非常嚴峻。“我是一所醫學院校醫患溝通學的教師,主要教學生與患者情感交流方面的課程,因此我在日常的工作中更注意做好表率作用。即使這樣,我接觸的病人中,仍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現出對我的相當不信任。”“一些病人經常會說‘不要跟我開玩笑、不要給我開很多藥、我沒什么病哦',我聽了以后非常心酸,也很無奈。”占伊揚說:“我父母也是從醫的,他們受到了患者應有的尊重。我從進醫學院開始,老師就教導我們,‘醫生就是白衣天使,一生就是奉獻',從醫19年,我把老師的教導奉為圣旨,但到我這一代,患者對醫生的尊重和信任已經快消失殆盡了。患者的這種態度,醫生能發自內心地去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嗎?”
對于患者的不信任,一些醫院積極教育員工,“不要抱怨,大多數病人是來就醫的,大多數病人提不出技術上有什么問題,更多的醫患糾紛是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上的問題。”雖然很多醫院管理者認為這是無奈之舉,但對緩和緊張的醫患關系來說,這絕對是個積極的信號。同樣,廣大患者就診時如果也進行換位思考,為忙碌的醫務人員考慮考慮,恐怕也會少了不少猜疑和不滿。于是乎,患者所希望的“情感療法”,
才能形成水到渠成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