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舉拿下費盧杰,美軍這次動員了1萬名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突擊隊士兵,另有兩個旅的伊拉克國民警衛隊殿后。這還只是眾所周知的表面數字,更多的攻城“葵花寶典”則是秘而不宣,但部分五角大樓的高官和美國的軍事分析家卻忍不住將它們拿出來亮相,一是希望能嚇倒伊拉克抵抗武裝;二是也讓美國老百姓知道這些美軍潛心
研究了數十年的城市戰招數到底靈不靈。即將出版的美軍《星條旗報(太平洋版)》和《海軍陸戰隊時報》披露了相當令人意外的內幕。
偵察靠薩達姆的特種兵
說出來可能有人不相信,美軍這次能否一舉拿下費盧杰全看薩達姆的特種兵了!
即將出版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時報》披露說,這并非聳人聽聞,現在跟進攻費盧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們一個飯桌吃飯,一個被窩睡覺,一個訓練場摔打,一起插諢打趣的伊拉克特種部隊“Shahwanis”官兵們就是曾經不共戴天,一度浴血對抗的薩達姆的特種兵們,其中不少的“Shahwanis”在去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曾跟美軍交過火,特別是在納西里耶用步槍和火箭狂襲美軍的先頭部隊和運輸部隊,造成美軍大量傷亡,甚至有一名美軍女兵被俘而成舉世矚目的事件。恨得牙癢癢的美軍當時揚言要將這些薩達姆的特種兵“大卸八塊”。
然而,他們現在卻成了駐伊美軍的寶貝,成為攻城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王牌。曾在納西里耶戰斗中痛失兩名戰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下士托尼·埃雷斯曼感慨地說:“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非常害怕,一想到半年前的敵人現在居然跟你吃睡在一起,那感覺沒法形容。不過,慢慢地我們現在能理解他們了,理解他們為什么能跟我們在一起,理解他們當年戰斗是為了伊拉克,現在跟我們一起戰斗仍然是為了伊拉克。”
在這次費盧杰戰斗中,總計有60名“Shahwanis”官兵投入作戰,他們配備給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團第1營的A連,駐扎在距離幼發拉底河約40公里左右的一處美國海軍陸戰隊營地里。他們在攻城戰斗中所擔負的任務就是偵察。由于他們熟知對手的戰術,并且能夠準確區別普通的伊拉克人和阿拉伯武裝分子,所以他們成為提前潛入費盧杰的戰斗部隊,為美軍傳回了大量極有價值的情報。
最關鍵的是,由于費盧杰的抵抗力量把指揮部、通訊中心和診所都設在清真寺內,美軍不敢踏入半步,所以全靠這支特種兵來解決了。因此,有美國海軍陸戰隊情報官打趣說:“費盧杰戰役成敗就看我們的伊拉克戰友了!”
消滅抵抗武裝看陸戰隊狙擊手
一旦攻入城內,特別是全面的巷戰展開之后,美軍靠什么來消滅伊拉克抵抗力量?
美國海軍陸戰隊彭德爾頓步兵學校的狙擊教官歐文·穆德爾告訴記者說:“全看狙擊手了!”這位曾參加過去年伊拉克戰爭的老兵告訴記者說:“狙擊手們將成為伊拉克抵抗力量最致命的殺手。”
穆德爾介紹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狙擊手一般要接受為期10周的專業訓練,精通在不同射程和不同環境下“一槍斃命”。美國海軍陸戰隊狙擊手們最得心應手的是,他們美軍攻打費盧杰有“殺招”有薩達姆的特種兵有陸戰隊的狙擊手有越戰的經驗更有先進的裝備的射擊訓練多數是在巷戰模擬環境下進行的,包括如何通過窗戶和走廊向外射擊,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區分平民和戰斗人員。穆德爾得意地說:“有人在窗戶上露一下頭,狙擊手能在2000米外將他腦瓜子打爛!”
美國著名的軍事分析家佩克也贊同地說,狙擊手在費盧杰戰斗中至關重要:“我們當然有能力把整座城市夷為平地,但那樣的情景出現在電視畫面上就太失敗了。最可怕的是,如果我們毀掉了那些無奈者的家園,那么他們只會變成我們的敵人。”
美國海軍陸戰隊這次在費盧杰戰斗中投入了相當的狙擊手,他們打算把費盧杰分成幾個區,然后在每個區內派出兩至四人的狙擊小組,而普通的陸戰隊員們則進行挨家挨戶的搜查,把抵抗人員從隱身之處趕出來,交由隱藏在陣地上的狙擊手來一一射殺。
順化戰役巷戰經驗派用場
與今年4月份進入費盧杰不同,這次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與伊拉克國民警衛隊聯合作戰時采取了“混合戰斗排”計劃。
擔負這次主攻任務的美國海軍陸戰隊1團3營率先采納這種模式,說白了就是將伊拉克國民警衛隊作戰人員與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混編。
這種模式其實是源于越戰時的順化戰役。在越戰開始之前,美國總統肯尼迪就下令軍隊提高反游擊戰能力,但五角大樓卻當成了耳邊風,結果在越南吃盡苦頭。直到196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才想出對付北越游擊隊最有效的戰法,那就是將十來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派入南越武裝力量或者某個南越的村莊,鼓動他們參加的積極性,同時由美軍提供炮火和戰機支援。這樣一來,南越的逃兵數量減少,城市戰和反游擊戰效果大增,直到順化戰役打響,城市巷戰的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美軍為此得意地將此戰術歸結于“強龍與地頭蛇相結合”。
在這次費盧杰戰斗中,伊拉克國民警衛隊的兩個旅被混合編入美軍戰斗隊伍,從而避免了今年4月伊拉克警衛隊一聽槍響扭頭就跑的局面,同時也避免美軍對當地地形不熟,語言不通的問題。
高科技裝備來撐腰
當然了,美軍最長項就是高科技裝備。為了此次費盧杰攻堅戰,美軍的大炮和戰機“隨叫隨到”,500磅重的炸彈隨時可能落在抵抗力量的陣地上。
為了更精確掌握情報,陸戰隊這次啟用了“追龍”四輪偵察戰車。這種渾身上下裝滿傳感器和攝像機的戰車能夠讓陸戰隊“看拐過墻角的東西”,這樣一來,陸戰隊的一個小排長就能全面掌握“危險地區”所有的情況,然后伺機行動。
陸戰隊啟用的另一個無人駕駛偵察裝備名為“龍眼”,是一種5磅重的電池驅動無人駕駛偵察機,它們可以用彈簧或者手擲出去發射,升空后能以35節的速度飛行,續航時間為1個小時,能夠通過激光器觀察到能見度低的目標。目前伊拉克全境有35架“龍眼”,幾乎全部調到了費盧杰。作者:晴雨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