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口11月12日電(記者趙葉蘋、王英誠)正在此間參加中國青年文化發(fā)展論壇的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萬俊人表示:現代青年應將自己定位在社會文化的傳承者和創(chuàng)造者的價值層面上,而不僅是在“知識青年”的層面上。
萬俊人說,與祖國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是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青年最為根
本的人生姿態(tài)和命運,然而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賦予了現代青年嶄新的人生姿態(tài)和命運。
“毋庸置疑,當代青年需要知識,尤其是需要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知識!”萬俊人說,但單純技術性、工具性和實用性的知識并不是社會的根本需求。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文化傳統(tǒng)和獨特文明遺產的民族,需要保持完整記憶和文化譜系的延續(xù);需要持守賴以自我確認和自我獨立的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精神。如何滿足社會的這種需要才是現代青年應該承擔的使命。
萬俊人強調說,青年是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最為活躍、最富理想和追求、也最有希望的社會群體,相比于“知識青年”,社會對于青年的期待更在于社會文化道義的擔當者和責任主體。
“當代青年作為知識社會的知識主體,其使命是關注和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履行使命的基本方式應是知識創(chuàng)造和文化承擔。”萬俊人指出。
萬俊人表示,青年最富有知識創(chuàng)新的精神,青年群體最能代表民族和社會的希望與將來,整個社會和時代都對青年群體寄予很高的期望,青年群體應擔當保持和延續(xù)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責任。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