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昨天,市民陳先生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說本來打算明年結婚,可家里老人說明年沒有立春,是“寡年”,不好結婚。另外,周圍有一些同事也因此提前辦了婚事。雖然自己不怎么相信,但心里總是疙疙瘩瘩的,真鬧不明白這個說法是怎么來的。
與陳先生有相同擔心的
人為數不少。記者從搜狐網里發現,在“明年是寡年”主題的論壇里,眾說紛紜。網友飛魚妹妹說,“明年春節在立春后不好,我們就因為這個要把婚期提前,搞得我現在焦頭爛額”。網友金桔說,“我是山東的,我也聽說了,所以我們打算今年年底就先把證領了。明年再舉行婚禮。就算謠言吧,總也得圖個吉利。”還有一些人不相信,網友江南綠茶說,“辟謠!辟謠!我就是明年結婚,可不想因為迷信耽誤事”……
“寡年”這一說法從何而來呢?記者就此請教了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輝。
王輝介紹說,所謂“寡年”,簡言之即立春在春節之前,這樣陰歷新的一年就沒有“立春”了,諧音就是“無春”,封建觀念視其為“寡年”、“寡婦年”。而明年立春恰在春節之前,陰歷新的一年沒有“立春”,因此被人傳為“寡婦年”。
“‘無春’只是一種正常的天文現象”,王輝說,有無“立春”只是農歷和陽歷之間的“陰差陽錯”,是歷法巧合,根本不可能影響四季輪回、個人生活,萬萬不可相信迷信,影響終身大事。(記者
鞏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