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11月15日電 (鄭 妍)中國大學生節節攀升的花費,給不習慣說“不”的家長們增加了沉重的負擔。教育界人士指出,理性消費應走進大學校園。如今在中國不少高校,電腦、手機、CD、MP3、電子詞典被稱為大學生的“五件武器”。與此同時,不少大學生開始覺得臺式機太笨重,把眼光瞄向了筆記
本電腦。記者采訪了解到,天津大學某班竟有十幾個同學購買了對普通家庭來說價格不菲的筆記本電腦。
手機在校園里的普及率也很高,幾乎是人手一機,不少大學生還擁有幾部手機,分別用來和不同的人聯系。據了解,很多學生盲目跟隨潮流,為買手機“打腫臉充胖子”,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種類繁多的宴會,目前在大學生消費中屢見不鮮。今天我做東,明天你埋單,生日,老鄉聚會,同學造訪……各種名目繁多的理由讓人應接不暇。不少人礙于情面,一邊輾轉于各大小飯局,一邊卻為下月的生活費沒著落而苦惱不已。
愛情消費在大學里也不是一個小數字。許多大學生告訴記者,如今的愛情絕非免費的紅花、綠葉便能打發,許多情侶,特別是一些男生為了愛一擲千金,導致債務纏身!袄贤瑢W聚餐150元,請室友吃飯200元,買禮品送女朋友200多元,馬上要到的圣誕節還要再花200元……”這是一名大二學生列出的11月份額外開銷明細賬。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很多外地學生在家信中,頻頻“告急”索款。而遠在家鄉的父母并不了解孩子如此奢侈的消費,只得節衣縮食,甚至借貸度日,以滿足子女的物質要求。
教育界人士指出,各高校應加強超前消費的風險意識教育,開展消費道德及理財教育,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環境,幫助大學生合理、適度消費。學生應當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學業上,不必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學會對超前消費說“不”。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