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將才?什么樣的人可以算作將才?對此,市科技局李乃勝局長有一番精彩論述。他告訴記者,將才既不同于帥才,也不同于一般人才。眾所周知,帥才是總攬全局、號令三軍、運籌帷幄、指揮打仗的“總司令”,比如相當一部分院士就是科技領域的帥才,他們立足國際科技前沿,瞄準國家科技目標,帶領科
研團隊甚至整個專業領域,刻苦攻關、勇攀高峰,為國家和地方科技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而人才是軍中的小卒,是優秀的士兵,是一名沖鋒陷陣、只能前進不能后退的戰士,他們只需完成自己分內的事,做自己應做的工作就足夠了。 而將才,恰恰是介于帥才和一般人才之間的人物,他們肩負兩大重任,一是帶領隊伍,二是占領“山頭”。具體地說就是各學科分支領域的帶頭人,即二級學科的首席科學家,再就是高新技術產業分支領域的創業帶頭人。既然是帶頭人,從某種意義上說,在這個分支領域只能有一位“領軍人”。
將才三類型:研究、創業、團隊
此次我市評選的科技將才共分三種類型:一種是科學研究,一種是科技創業,一種是科研創新團隊。每種類型的著眼點不同,評判標準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科技將才所從事的研發工作必須與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大體上說,科學研究類瞄準的是學科帶頭人,他在所處的學科領域起到骨干核心作用,在國內外有較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代表著本地區的最高研究水平。
科技創業類瞄準的是科技人員進行的科技創業活動,他們從事過或正在從事科學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擁有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成果,致力于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么直接組織實施科技成果的轉化,要么以技術轉讓、技術入股等形式實施成果轉化。而且,轉化的成果成長性要好,發展潛力要大,有望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科研創新團隊除了看帶頭人是否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較大的國內外影響力和較強的組織、管理、協調能力外,還要看研究隊伍的整體性和勝任能力,如團隊骨干的年齡、專業等結構是否合理,在知識、技能、研究分工等方面是否可以形成有效互補,團隊內部是否形成了一種凝聚力和創新文化。
“科技將才”如何選出
經過廣泛調研和充分醞釀,市科技局于今年8月制訂并下發了《青島市科技將才專項計劃實施細則》,從該計劃的設立宗旨、實現目標、遵循原則到申報條件與程序、實施管理等均做出了詳細規定。
選:采取推薦與提名相結合的方式產生候選人。一是單位推薦,單位推薦必須附帶著個性化的培養條件、目標;二是有關專家、領導和市里與人才工作相關的單位提名。候選人產生后再按照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程序進入下一步。
評:評選的程序按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進行。評審標準不是僅針對狹義的項目本身,而是突出綜合性、成長性,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既要看候選人所具有的基礎條件,更重要的是看其未來的成長性,看他下一步準備干什么事,有可能干成什么事。同時與依托單位的發展目標和科研支撐環境條件結合起來考慮。
支持:對列入科技將才專項計劃的人選,有關各方將形成合力加速其成材。首先是所在單位的支持。該項計劃與所在單位的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總體規劃相結合,因人而異制定專門培養計劃,比如有些人需要博士生,有些人需要設備,有些人需要地位。總之,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和支撐環境。第二個層面是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科技將才”專項計劃以項目資助的形式實施,并采取定期考核、滾動支持的方式,最高資助額度可達到百萬量級。
市科技局基礎科研處負責人透露說,此次入選的10位科技將才將被通過各種渠道向國家層面推薦,逐漸樹立當選者的權威和地位,最終實現從“準將才”到“真將才”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