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冰凍三尺”、“寒氣徹骨”、“崩盤”、“回暖無望”的聲浪之下,再對車市有信心的人也會瀕臨絕望。然而,來自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10個月汽車產銷量同比去年有增無減--這證明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并沒有降溫。難道今年以來所有車市低迷的場景都是假象?
平穩實現“軟著陸
”
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汽車累計生產423萬輛,銷售413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7.58%和17.59%。三大車型之一的轎車累計產銷已經達到195.12萬輛和187.85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8.44%和18.76%。專家預計,照此速度今年年底全國的汽車產銷量可以達到500萬輛,轎車產銷量應該在220萬輛左右,雖然遠低于廠家年初制定的計劃,但與去年對比這個數字卻毫不遜色--去年轎車的產銷量也是分別在200萬輛和190萬輛的水平。
從統計數據看,今年的產銷量相比去年變化不大。業內人士認為對于一個正在回歸理性的市場而言,保持平衡是最佳狀態。
市場人士認為,今年盡管沒有非常漂亮的增長數據,但是起碼沒有整體大幅下滑。這對一個逐步走上正規的市場來說是實現了“軟著陸”。這個樂觀數據有助于市場恢復信心。
廠家勇敢“斷腕”
除了客觀的數據,對車市的信心還來自于廠商“毒蛇噬臂、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不少眼光長遠的廠家已經選擇了不在利潤上斤斤計較,開始清理積壓已久的庫存。
有消息顯示,現在甚至有部分廠家正在從經銷商手中回購庫存車。這種史無前例的做法一方面反映了庫存量之大,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廠家為了打通明年的銷售瓶頸,徹底清空庫存的決心。
北亞車市商務信息部部長郭詠分析,10月全國轎車產量僅為14.71萬輛,比上月下降了近兩成,明顯的降幅無疑把廠家減產的信號更直接地傳播了出來。在接近年末的時候,廠家不得不在保生產目標和壓低庫存量上做出一個無奈的選擇。從目前的產銷數據來看,幾乎所有廠家都選擇了通過限制產量來壓低庫存。
降價仍為主旋律
廠家減產清理庫存,只能夠減少損失,卻無助于遏制價格戰。一切事實都在證明:買方市場已經形成了,暴利時代徹底結束了。
北亞車市總經理蘇暉介紹,去年亞市的交易額有96億元,而今年1~10月的交易額僅有40多億元。估計今年交易額將比去年縮水50%左右。經銷商為了微薄的利潤甚至開始分厘必爭,算盤打到了“一站式服務”的服務費上面,寧可放棄近在眼前的市場一站式服務,而去相對較遠的區縣辦理相關購車手續,為的就是賺一點服務費差價。
來自網上車市的價格監控表明,汽車大幅降價將持續到明年。僅在10月份就有178種車型降價,導致當月汽車平均價格比上月降低3.57%。而今年每一季度都曾爆出國產車的降價高峰。在如此強大的慣性勢力下,明年降價必將繼續,車市也將越來越成熟。
記者 鄂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