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團”中以溫州客最有名,炒作線路則以上海為熱點。現在,無論“炒房團”的地域構成還是“炒房團”的炒房線路圖,都發生了明顯變化。
據華東新聞報道,最近,一些媒體出現許多新“炒房團”招商廣告,大意是上海樓市上漲空間不大,但周邊諸如昆山、合肥、揚州等地樓市因過去漲幅不大,未來獲利機會較多
,甚至更遠的珠海、北海也來湊熱鬧。報上推出“異地房產項目精選”版面,有些媒體參與組織外地房產項目推介會,有些則干脆親自組織“異地購房團”。
不難看出,“炒房團”已不是溫州人專利,炒房線路圖也從東部向中西部拓展。在變化的線路圖背后,暴露出一種奇特思維——高房價等于高經濟成長,中西部發展有后勁,與東部過熱樓市相比,中西部樓市不是熱了而是冷了。相當多城市表示,其樓市均價仍處于較低水平,與城市未來發展預期有很大距離,樓價上漲證明該城市經濟蒸蒸日上。言下之意,看一個城市發展夠不夠水平,看看房價就知道了。
“城市經濟發展與房價”究竟是什么關系,這應該是一個復雜的經濟公式,而并非如一些城市管理者的想像,是簡單的正比關系。否則,以當前愈漲愈高的房價,我們眼下許多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然超過英美等發達國家的一些城市了。
反之亦然。與沿海大城市高房價相比,中西部一些城市每平方米1000至2000元的房價,在一些人眼中的確“寒酸”。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如果將中西部房價抬上去,其城市經濟就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可以縮小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異。
將房價的高低作為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尺是很危險的,它容易蒙蔽我們,忽視許多問題。
比如一些地方在城市化建設中的投機行為——盲目加大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強制拆遷,以推動城市地產開發需求。一些中西部城市已經出現“圈地運動”,有報道說,在昆明能見到“500萬平方米”的地產項目,在重慶能見到“300萬平方米”的項目,規模比該市一年的銷售量還要大。
比如房地產市場正常運轉秩序的建立與完善——由于外來熱錢的涌入,投機者的惡意炒作,掩蓋了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真實需求,影響政府政策決斷。一些城市公開對“炒房團”表示歡迎,希望以此激活當地房市,所推出的鼓勵購房政策,都意在短期內拉動本城市房價。
還比如媒體公信力的確立——許多奔赴中西部“炒房團”背后都有媒體“抬轎子”,不僅是房地產行業媒體,一些綜合性大報也開始介入。這種將獨立報道與商業行為混淆,將促進中西部地區城市化進程的公益性目標與媒體自己的商業性利益混淆的行為,必然影響媒體的社會公信力。
中西部大開發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中西部城市建設也應避免東部城市化進程中的負面效應。近兩年來,在地產開發、房價飚漲上,東部一些城市已經樹起一面鏡子,中西部城市當引以為鑒。
希望新炒房線路圖范圍不要再擴大。 作者:郝洪
特約編輯:倪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