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港口經濟的迅猛發展,一批依托港口的大項目、大產業正在膠州灣畔破土、生根、發芽——— 青島港口產業集群正在崛起
青島經濟正處于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而港口產業集群崛起已經成為大青島經濟騰飛中最耀眼的一道風景。
&nb
sp; 加快實施“以港興市”戰略,發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經濟,實施產業集群戰略,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基地”的方向,青島正在著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而在這新一輪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框架中,港口經濟已經無可辯駁地成為青島三大特色經濟中的第一大特色經濟,伴隨著港口經濟的迅猛發展,一批依托港口的大項目、大產業正在膠州灣畔破土、生根、發芽,一個龐大的港口產業集群正在蓬勃興起,她讓人們看到了青島主動迎接國際產業轉移、建設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的開放姿態,看到了青島的未來和活力。 萬國碼頭格局初現
可以這樣說,市委、市政府挺進西海岸戰略的實施為港口產業集群的形成敲響了前奏,并成為這一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強大動力。
2002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挺進西海岸戰略。在這個戰略思想指導下,作為中國大陸第二大外貿口岸和第三大集裝箱大港的青島港,于2002年3月率先實施了港口重心西移,將青島港的外貿集裝箱航線全部由老港區轉移至位于黃島的前灣新港。這一震驚世界航運市場的舉港遷移,不僅為青島港建設中國北方航運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全市經濟重心挺進西海岸戰略打響了第一炮。至此,青島港煤、油、礦石、集裝箱四大骨干貨種已全部在西海岸吞吐,港口80%以上、約1億噸的吞吐量已由西海岸的新港區承擔。這一戰略性舉措為港口的大發展和港口產業集群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先決條件。
西移,盡快啟用世界一流的現代化碼頭,大大增強了青島港的核心競爭力。至2003年,前灣港集裝箱吞吐量超越430萬標準箱,在北方大港中遙居首位,青島港成為中國北方第一、中國大陸沿海第三、世界第十三大集裝箱港。根據前灣港發展規劃,預計到2010年,集裝箱吞吐量為1000萬標準箱以上。從目前來看,無論是航線密度、掛港船舶的噸位,還是歐美干線比重,青島港在中國北方港口中已經首屈一指,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北方集裝箱干線樞紐港。可以說,以前灣港區為代表的現代化億噸大港的崛起成為青島港口產業的第一張王牌。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青島港口的競爭力,加快中國北方航運中心的建設,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加快港口開放步伐,建設“萬國碼頭”的思路,從而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提高港口建設和發展水平。目前,在西海岸已經初步形成了外資和民資云集,競相投資參與港口建設、經營的繁榮局面。繼青島港與鐵行、中遠、馬士基三大世界級船公司“三國四方”合資經營前灣集裝箱碼頭以來,又有香港招商局、美國環球貨柜、海豐集團等多家外資和民營企業積極投資前灣港區建設和經營。
其中,香港招商局集團投資5億美元與青島保稅區共同開發建設的“青島前灣招商局國際碼頭與保稅物流”項目,其“青島前灣保稅物流園區”規劃面積為1平方公里, 由國際中轉及轉口區、綜合物流配送區、物流增值區、展示交易區四大功能區組成。建設規模為25萬平方米倉庫、15萬平方米堆場以及相應的配套措施,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這一重點項目,借鑒國外先進自由港區模式,創造性地設計了一套完整的合乎我國現行法規與制度的“區港聯動”試點方案。這標志著青島在港口經營上向著自由港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現代物流悄然萌生
伴隨著港口發展和西海岸經濟重心的構建,一批以港口為中心的現代物流業正在悄然萌生。所謂現代物流,就是要求物流運營商最大限度地延伸服務鏈條,為客戶提供從原料采購、生產到銷售末梢的全方位物流服務。目前圍繞前灣港周邊形成的物流項目已經初步顯示出這個發展方向。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西海岸的各類物流企業已達896家,其中外資企業74家,一批專業化的物流園區已經形成,未來幾年,在前灣港區周圍,至少要形成5.7平方公里的與港口緊密配套的物流園區。
不僅如此,西海岸還將進一步利用港口優勢,拓展港口商貿加工、物流分撥、商品展示和貿易功能,最終在這里形成中國北方的貴金屬加工展示交易市場、汽車及零配件交易中心、橡膠加工分撥中心、建材展示交易中心和國際商品展示銷售中心。
目前,一大批的世界級船公司和外貿企業也紛紛從海上登陸,大大延伸了服務的鏈條。最典型的是前灣國際物流園區,該園區一下子吸引了馬士基、伊藤忠等世界500強企業同時來此落戶。他們的加入,為西海岸的現代物流業提供了樣板。
據有關專家預測,西海岸將最終形成以大項目、大工業園、大物流園和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物流體系。到2005年,西海岸物流業增加值將達到近百億元。
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在碼頭經營建設空前多元和繁榮、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批國內外經濟巨頭紛紛看好青島的發展前景,一批以港口為依托,以大煉油、汽車、造船、港口、集裝箱、特種鋼項目為核心,以培育臨港產業、石化產業、機械產業、國際貿易倉儲物流加工產業、新材料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為特征的港口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據市外經貿局一份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在全市的外商投資企業中,總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達到11個,其中有8個落戶青島開發區。由“三國四方”總投資8.87億美元達成的前灣港集裝箱碼頭項目將使青島港前灣碼頭年集裝箱吞吐能力超過650萬標準箱;總投資為2.6億美元韓國浦項制鐵項目,年產冷軋不銹鋼板將達18萬噸,成為山東、華北、東北地區的不銹鋼供應基地。
依托西海岸迅速增加的原油吞吐量,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項目已開始啟動,投資百億、年加工能力1000萬噸的大煉油項目終獲批復,一個以大煉油為龍頭的石化產業鏈正在形成。2004年11月18日,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標志著青島大煉油項目建設進入了加快發展的軌道。
與此同時,中船重工海西灣修造船基地的建設正在進行,一個世界級的修造船基地已見雛形;青島中集集裝箱制造有限公司、青島太平貨柜有限公司、青島運通集裝箱配件有限公司等大項目陸續登陸西海岸,使這里成為中國最大的集裝箱制造基地之一;海爾、海信、澳柯瑪以三足鼎立的態勢形成的家電電子產業集群正對國內外各家電企業形成巨大的吸引力,開發區向建設國際化家電電子制造基地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港口優勢的日益顯現,直接推動了以青島開發區為核心的西海岸制造業的迅速推進,據了解,僅今年1-10月,開發區引資即達到10億美元以上,同比增長106%,列各區市首位。而國內外大項目“扎堆”西海岸,展示了市委、市政府挺進西海岸戰略的成功,顯示了港口產業集群的良好前景。目前,港口產業集群大項目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已有越來越多的配套企業落戶在了西海岸周邊地區。韓國高合化纖、SK化工、慶昕塑料、麗東化工等初步形成了石化產業鏈;中船重工對主機電站類、機艙輔機類、船用電器、通訊導航類造船配套項目形成強大的吸引力;五征汽車、輝門汽車、曉星鋼簾線、統一產業等項目推進了汽車產業基地的形成;浦項不銹鋼項目與寶鋼鋼材配送、邯鋼、萊鋼、海威斯帝爾重鋼等項目在西海岸共同營建了一個龐大的“鋼鐵王國”;馬士基、伊藤忠、韓進海運等世界500強及國內外大公司搶灘西海岸,形成洋洋大觀的“物流王國”……本報記者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