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申紅
背景:11月15日至20日,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南益集團總經理林樹哲先生為團長的香港閩籍工商界經貿考察團一行150人,來我省考察、洽談合作。這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來我省最大的一個香港考察團。熱情好客的山東人能否留住港商,港商將給山東企業界帶來什么?記者一路隨行采訪,聽他們
道出心聲。
港商醞釀產業轉移
短短20天內共有178人報名參加考察團,史無前例。一架飛機乘不下,有很多報名者沒能坐上飛機,林樹哲給這些人做工作,動員他們下次再來山東。
考察團成員多為20年前到珠三角投資創業的港商,他們自稱第一桶金是從珠三角、長三角掘到的。榮譽團長、全國人大代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廣兆說:“如今在珠三角、長三角投資,土地、工資、電力一直是個問題,而這些在山東則不成問題。”珠三角、長三角目前地價上漲,原材料上漲,勞動力緊缺,電力供應不足,大大提高了當地的投資成本。與此同時,港商正進入擴大再生產的新時期,急需尋找一個更適合發展的地方,進行產業轉移。
榮譽團長楊孫西、李群華是香港工商界有重要影響的企業家,他們認為,在香港資金尋找出路的時候,山東作為環渤海地區的一個重要省份,是投資的首選之地。“香港的企業家擁有龐大的資金,融資方便,山東國有企業比重占到75%,希望能在國企機制轉變中尋找到機遇。”榮譽團長黃光漢說。
目前國內銀行上調利息,香港沒有加息,港商急于購買設備上項目,投資建廠。林廣兆建議:“山東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主動出擊,尋找合作機會。”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香港對山東投資額達18億美元,增速僅次于韓國對山東的投資,居第二位。這些跡象也表明,港商來山東投資心切。
“山東給我們太多驚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考察團成員中多數人是第一次來山東,對山東的了解極少,僅僅限于“山東區位優勢明顯,是一個文化、人口、資源大省”。
“我在山東的一百多個項目都取得了很好的回報。”在濟南香港閩籍工商界懇談會上,林廣兆反客為主,現身說法,把自己在山東的親身投資體會告訴在座的香港企業家們。他曾在上世紀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和21世紀初“三進山東”,他說,上世紀80年代初來山東投資交通困難,生產成本非常高。如今,山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我們太多的驚喜。
林廣兆考察后認為,山東IT領域商機無限,人力資源豐富、穩定性好,有著良好的軟件產業發展基礎;山東可以作為紡織業、食品行業的生產基地,不但能源電力無后顧之憂,還可以就地取材,降低投資成本。他也希望山東對外資銀行開放的門檻放低一些,能爭取到特色政策,屆時香港金融界肯定看好這個投資市場。
林樹哲深有感觸地說:“作為一個商人,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奮斗,企業急需擴張,正是北上的大好時機。如今齊魯大地投資條件非常成熟,政通人和,我相信,在這里投資的機會更多,企業成長的速度更快。”
吹來一股清新的風
考察結束,大家體會到,香港商人來了,他們不僅帶來了資金,也將給山東企業界吹來一股清新的風。
在香港工商界頗有影響的企業家李建超說:“香港企業用人最重人品,看他如何對待家庭、朋友。”他說,要想在香港工商界做事,你必須為人厚道、講誠信,大家才會跟你做生意,你才能掙到錢,立住腳。
生意成功了,香港企業家都很注重回報社會。林樹哲任總經理的南益集團,20年來捐贈了1.6億港元支持內地教育等公益事業。考察團中大多數企業家都熱心公益事業。
做事努力也是考察中港商留給山東企業界的印象。這次考察團成員大多是香港工商界有影響的企業家,他們推掉繁忙事務,踴躍報名到山東考察,并堅持到活動結束。一位年僅35歲的港商說:“能拿出5天時間到山東考察不容易,我每天5點鐘就起床,考慮當天該做什么。”
林樹哲認為,香港商人適應世界市場經濟環境能力相當強,擁有一套成功的應對策略;洞悉商機、捷足先登的能力強;應變能力相當強,能根據世界經濟形勢,不斷調整投資方向;具備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管理經驗。
這次考察,港商主要是來了解山東,簽訂的具體投資項目并不多。但在寒冬里,我們仍然嗅到了南來的暖意。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