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找熟人,是許多患者和家屬的共同經歷。有時就為了讓專家給個笑臉,有時是為了能夠免去排長隊的麻煩,有時則是為了給自己對醫院和醫生少得可憐的一點信任找個支撐。
帶熟人看病對許多醫務工作者來說也已經習以為常。山東省一家省部屬醫院辦公室工作人
員向記者訴苦:“我們辦公室人員2/3的工作量要用在帶熟人看病上。就連自己的家人來看病也要找個熟人關照一下,已經成了習慣。”
記者在醫院里隨機采訪了幾位病人,有的盡管沒有社會關系直接與醫生搭上線,但是仍然憑借自己一次次努力而與醫生相熟起來。一位三歲孩子的媽媽對記者說:“孩子哪怕只是感冒發燒這樣的小病,我們也不敢有絲毫馬虎,沒有個熟悉的醫生實在不放心。舉個例子說,衛生部明明規定6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慶大霉素之類的抗生素,有的醫生卻偏要給孩子開,不知是醫德有問題,還是醫術成問題。再說,現在,藥品品種這么多,許多醫生不顧病情開大方,如果沒個熟人說不定被‘黑’了還不知道。”由于對醫生不信任,這位媽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孩子生病了要同時看兩三位醫生,然后仔細核對病歷,再根據自己具備的醫學常識“擇其優者而從之”。“最后,終于認識了一位兒科醫生,才免去了這種四處奔波求醫之苦。”這位媽媽苦笑了一下對記者說。
前不久,記者的一位親戚要安裝假牙。記者按照導醫牌選了一名據說醫術精湛的牙醫。誰知,病人剛往椅子上一躺,這位名醫朝病人嘴巴里看了一眼便說:“你這口牙就像是得了癌癥一樣,弄不好了。”言下之意自己無意于干這樣一件苦差事。一個“癌癥”已經把記者和親戚嚇得夠嗆,還沒等問明白,這位名醫已經自顧自地打起了電話。這樣的醫生還沒開始治病就已經讓人心寒,記者和親戚嚇得趕快溜掉。后來,打聽明白人才知道,安裝假牙費時費力,醫生又多掙不了幾塊錢,給你個冷臉很正常。心寒之后,只得通過熟人在同一家醫院同一間診室找了位醫生。誰知,有了熟人這層關系,這位醫生的態度就是不一般,不僅教給病人許多愛牙護牙知識,而且每個就醫步驟都講解得認真細致,沒幾天,就鑲了一口稱心的假牙,整個就醫過程快捷而又愉快。
大多數患者看病時第一個念頭是找個熟悉的醫生才放心。一位醫療界人士對此分析說,一方面,現在的醫療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讓患者真假難辨;另一方面,一些正規的大醫院里專家雖然很多,技術雖然精湛,但是每天面對幾十個病人,解釋著幾乎差不多的病情,“職業疲勞”也很難免。其實,許多病人之所以千方百計要找個熟人,主要是希望不要在身體痛苦的同時再來承受這份“雪上加霜”的冷漠。
看病找熟人對病人來說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如果一種服務在有熟人和沒熟人的情況下差別很大,那么,這種服務無疑是一種不成熟、不可靠的服務。“看病找熟人雖然符合人情,符合中國人的處事方式,但說到底病根出在醫療服務水平上。”山東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的院長對記者說,“盡管大多數醫生的醫德醫風是好的,但目前我國的醫療服務仍然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另外,醫患之間的信任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醫患關系。”
醫療行業是不是服務業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這個問題姑且不論,如果每個醫生都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哪怕只當成一個鄰居,一個熟人來對待,醫患之間的關系就會大大融洽。我們期待著看病不需要再找熟人的那一天盡早到來。(新華社濟南記者
張曉晶)
特約編輯:STREAM
[天天健康]
[保健養生] [心理人生] [美容健身] [性福同行] [李博士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