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讀研的中國人今年少了8%
年末將至,向美國各大學遞交入學申請的截止日期臨近了,不少美國教授感到不安:“今年,我還能招到留學生嗎?”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今年美國大學招收的留學生比去年減少了2.4%,其中中國研究生減少了8%。
這是自1971年以來赴美留學生人數首次
出現負增長。而據美國研究生院理事會統計,在70%的大學里,研究生院外國新生入學人數都比去年減少了。如果從有意到美國讀書的外國人的數量上看,情況更不容樂觀。以中國和印度的學生為例,雖然研究生院實際入學人數僅分別下降了8%和4%,但是遞交申請的總數下降了45%和39%。這意味著,如果一名美國教授去年手里還拿著兩三個名中國學生的申請材料而舉棋不定的話,那么可能今年就只有一個中國人愿意漂洋過海,拜他為師。所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美國鬧起了“留學生荒”。
國土安全部要對部分簽證進行審查
美國簽證制度這兩年的變化是赴美留學生數量銳減的首要原因。美國的簽證制度本來就很嚴,想在幾分鐘面談時間內向簽證官證明自己沒有移民傾向,這對大多數申請者已經很難了。“9·11”事件后,簽證官既為美國國務院工作,也接受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培訓。按美國國會議員的話說,簽證官有了一個“新老板”。“新老板”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把學習“敏感專業”的外國人的簽證申請送到美國本土審查。學生物和化學的被懷疑制造生化武器;學城市規劃的被懷疑刺探美國城市布局,將來可能搞破壞……赴美攻讀研究生的,又以理工科居多,因為審查而誤了入學的比比皆是。有不少人雖然取得了獎學金,但因不能按時入學又被取消,只得望洋興嘆。回想當初剛拿到全額獎學金時候的喜悅,他們心中那份辛酸與憤懣,實在是難以盡述。
本來,美國高等教育發達,是人們留學的首選。可是,在這樣一種形勢下,許多人就被“逼”到了其他國家。歐洲國家一般也有出色的教學條件,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與美國同為英語國家,更成為美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這些國家的大學紛紛在中國等“留學生產地”加大宣傳力度,拉走了不少原本打算赴美留學的年輕人。同時,中國、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自身的高等教育也不斷發展,把許多青年學子留在了故土。2004年,中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美國各大學校長向政府施壓,要求放寬簽證政策
培訓留學生,在美國是一個130億美元的巨型產業,有4000余所院校參與其中。雖然有少數博士生可以獲得由學校或系里頒發的全額獎學金,但大多數留學生還是每人向美國大學交上了上萬甚至幾萬美元的學費。這些留學生在美的生活開支,也可以促進美國的內需;尤其是來自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石油富豪的子弟,更是出手闊綽。然而,“9·11”以后,恰恰是這些中東伊斯蘭國家的學生受到了比其他國家更為嚴厲的審查。外國學生數量減少,美國從他們身上賺到的錢自然就少了。
從長遠來看,申請赴美留學人數的減少還不利于美國招攬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大學的教授和相關工作人員更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樣,可以在外國人才里優中選優了。現在美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大公司的工程師,許多是當年來自外國的學生;在大學里,來自外國的研究生一般都協助教授開展科研,已經成為美國科技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美國大學校長聯席會議等組織紛紛向政界施加壓力,希望在簽證問題上給外國學生提供更多的方便。11月22日,美國駐華大使館也發布新聞公告,介紹美國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參贊裴孝賢的文章,歡迎并鼓勵中國學生到美留學,同時表示美方正在努力使申請來美留學簽證的過程更加簡便、快速。說到底,美國“留學生荒”是否能夠得到緩解,最重要的就要看美國在簡化簽證方面能否說到做到了。(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霄飛)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