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我國90%以上的小煤礦都必須關掉”
頻發的礦難再次凸顯了中國能源緊缺以及對煤炭的高度依賴,這迫使中國再一次對煤炭企業祭起了整肅大旗。
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披露,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加強煤炭工業宏觀調控將成為中國煤炭工業今后工作的重
點。
總體規劃
據悉,經過專家及相關學者的論證,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總體規劃方案已經形成。
根據這項總體規劃,國家將建設神東、晉北、晉東、蒙東(東北)、云貴、河南、魯西、晉中、兩淮、黃隴(華亭)、冀中、寧東、陜北等13個大型煤炭基地,并將其納入《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及《煤炭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作為煤炭工業規劃和建設的核心。
目前,13個大型煤炭基地規劃征求意見稿,現正在征求有關省(區)意見,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大型煤炭基地分項規劃的審定工作。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大型煤炭基地,不是只建設傳統的單一煤炭基地,而是要建成煤炭生產和調出基地、電力供應基地、煤化工基地和煤炭綜合利用基地。在整個區域內綜合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實現上下游聯營和集聚。
能源局官員強調,國家將重點推進煤炭企業的戰略性重組,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權為紐帶,通過兼并、重組、聯合、參股等形式,組建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充分發揮大型煤炭企業的管理、技術、融資等優勢,重組、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礦,帶動整個煤炭工業產業升級。
該官員指出,挖掘煤炭生產潛力,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保障煤炭供應是國家加強煤炭工業宏觀調控的重點之一。只有大幅提高大中型煤礦產量,才能在保障煤炭穩定供應的前提條件下,遏制小煤礦盲目發展和加快淘汰小煤礦,完成煤炭生產結構優化調整。
“中國能源需求的60%以上依靠煤炭提供,再過二三十年情況也不會有太大改變。國家搞大基地、大集團十分必要。”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竇慶峰說。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官員同時表示,要順利推進煤炭工業培育大基地、大企業集團的工作,還必須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搞好煤礦安全生產;二是合理開發煤炭資源;三是加強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四是促進礦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安全與地方利益“我們集團肯定會是基地之一,這件事對我們當然是好事。”山東兗礦集團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黃福昌聽聞這個消息后,對兗礦的實力極其自信。
山西陽煤集團的總工程師王士勇則表示,大家都不會放棄,都會爭取這個機會,能成為基地對集團將來的發展肯定有益。
“政府規定只成立13個基地,但對其他的企業來說也不存在被兼并或被吞并的命運。”王士勇說,將來13個基地確定后,改變最多的可能是大型基地和中小型煤礦的所屬關系,最后應該是聯合、合作的關系。
“目前小煤礦數量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小煤礦與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有關。”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竇慶峰說。
“我曾經下過一次小煤礦,他們沒有一項設備、設施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如果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我國90%以上的小煤礦都必須關掉。”山西潞州煤礦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趙佩武說。
來自煤炭工業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殼叭燦?.8萬座煤礦,其中2.4萬座是小煤礦。由于管理、安全設施存在的漏洞,這些小煤礦的資源利用率低,并且大量重大安全事故也集中出現在這些小煤礦。
重慶煤礦安全監察局一處的王春曉處長說,小煤礦之所以屢禁不止,除了利益驅動、強大綿密的關系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乃至經濟發展都依靠本地小煤礦帶動。(本報記者
李冰 侯利紅 發自北京)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