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跳板”與“天花板” ———2004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側記
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是一年一度的中國企業家的頂級盛會之一,同時,也是一場企業經營管理思想的盛宴。在入世三周年之際,在我國各類市場的相繼放開和應對入世改革的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
本次年會的主題被鎖定為《全球化的“天花板”———突破邁向世界級企業的瓶頸》。 入世對于中國,其意義絕不僅僅是一個開放自身各類市場,讓外部資本、產品走進來的過程,更是一個放開大步,讓中國的優秀企業走出去,闖世界,最終成就我們自己的IBM、通用電氣和沃爾瑪的過程。換言之,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入世不僅僅是一個與“狼”共舞、苦求生存的挑戰,更是一個從江入海、搏擊巨浪的機遇。然而,當我們有的企業充滿希望地奮力一蹬,意欲沖天的時刻,它們所踩下的這塊“起跳板”卻因為企業自身存在的管理能力與制度約束的不足,以及對企業經營環境突然變化的不適應而變得松軟無比,使得這些企業倒在起跳的那一剎那;有的企業雖然成功起跳,卻突然發現反傾銷、貿易戰、專利訴訟、收購壁壘這些全球化的“天花板”竟然如此低沉,還未等伸直身軀,便被撞得頭破血流。
面對這一不容回避的問題,參與本次年會的企業家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最終,我們聽到了這些有志于邁向全球化的中國企業家們幾乎不約而同地發出這樣的聲音:練好內功,夯實賴以發力的起跳板,然后借助這塊有力的踏板沖破天花板的束縛。
作為中國大型國有企業改革的標桿企業,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麥伯良認為,中國企業應該在全球化中提升應變能力,準備好自己的競爭優勢,建立起強大的與外部環境相適應的能力,同時要在全球化中堅守自己的文化,因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是擁有健康價值導向的企業,無論是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都能得到世界的認同和專注。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全球化過程中所出現的機遇。
作為新興經濟的代表人物,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CEO馬云的觀點也令人耳目一新。他說:“中國本來就有世界級的市場,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是中國市場,你說你要跑出去,當地市場都沒有贏,你怎么可能跟別人競爭?所以不能狼來了你卻跑出去,你還是會死。”
對這一問題,青島的企業家們也表現出了與全國頂級企業家們的高度的一致性。青島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杜波認為,結合青島建設集團20年走出去的歷程,只有練好內功,打好基礎,提高我們的管理能力,做實我們的地板,使我們能夠真正跳起來,才能考慮如何能夠摸到全球化的“天花板”并突破它。
青啤總裁金志國則說:“中國加入WTO后,面對的是國際市場的游戲規則,同時我們的企業也已經開始做大。當我們想要走出去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和資源,我們會發現我們與跨國巨頭是有差距的,這是我們產生危機感的重要原因。我們如果能在全球化市場的一部分的中國市場,在我們的家門口練好內功的話,我們走出去的勝算就會大一些。”
可以看出,生存在“起跳板”與“天花板”夾縫中的中國企業已經找到了它們的路,這兩塊板必然不會束縛這些中國企業界的佼佼者們太久。用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的話說,“天花板”雖然低沉,但是可以突破,“地板”雖然松軟但是可以夯實。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朱新禮說,度過寒冬的第一個季節正是春天。本報記者戚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