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審計長李金華深受青睞。記者從央視經濟頻道獲悉,“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在央視國際網站的總投票人數125883中,有88742人投了李金華,占總人數的70.5%,遠遠超過了其他候選人。
“審計風暴”、“審計清單”曾成為老百姓街談巷議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2004CCTV中國
經濟年度人物評選中,老百姓第一次把淳樸的支持率送給了一位政府官員,甚至有不少網友稱其為2004感動中國頭號人物。追本溯源,老百姓為什么如此青睞李金華呢?筆者以為,主要有三:
首先是以之為代表的經濟責任審計客觀上推動了中國法制化進程。經濟責任審計“審”什么?就是以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為基礎,檢查評價領導干部在有關經濟活動中的職責履行及廉潔自律情況。通過審計和科學評價,揭露做表面文章的“政績工程”行為。從經濟責任審計的意義看,一批腐敗分子受到懲處,一批干部得到保護。無論警示整改還是促進防范,這就是作為一種制度的威懾力。老百姓欣慰的是:政府能依法公開揭露政府自身問題,這就是中國建設法治政府進程中了不起的進步。
二是老百姓的良心憂慮與反腐制度建設的心理預期也是李金華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無庸質疑的是“依法”理念在行政、司法等領域還有盲點。要徹底鏟除腐敗,建設法制政府,光靠一個李金華和一個國家審計總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體制上予以更加有力的保障。與其說是老百姓在關注李金華,不如說是民眾在期待剛性反腐制度的力道彰顯。
當然,很重要的也是李金華作為一名優秀國家公務員的個人魅力。李金華說: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誰都不得罪了。這就是辯證法。對于祖國和人民托付的重任,忠心耿耿,認真盡責,他的膽略和勇氣尤值得眾多公仆學習和效法。繼2003年把中央部委和大型金融機構的嚴重違規問題向民眾披露,2004年繼續擴大審計范圍進行有計劃的全面的審計工作。人民有了知情權,才有可能有效監督。有了人民參與的監督,腐敗才可能禁絕。
李金華也好、任長霞也罷,老百姓的另眼相看都是好事:那是對這個國家和政府的熱心期望與光榮夢想。鄧海建